太后的话刚落,底下的大臣立刻开始恭维。其实也不是恭维太后,而是期待刘荣的新诗赋。
你们…够了啊!
抄袭这事儿,一次就行了,再来一次,谁顶得住?
刘启再次瞟了眼刘武,也开口道:“既然大家都想听听你的诗赋,刘荣啊,你就再做一篇吧。”
叹了口气,刘荣知道,这是被逼到犄角旮旯了,完全不给退路。
咬咬牙,不就是作诗吗?
一首也是抄,两首也是抄。
太白兄,对不住了!
刘荣起身离榻,拱手请示刘启:“儿臣有一请求,不知父皇能否应允?”
做诗赋还有请求?
有意思。
“准了,你说吧。”
“谢父皇,”行了一礼,刘荣真诚的说道:“儿臣不知怎么的,方才突然想我高祖初至汉中之艰难,儿臣想以此为题,不知可否?”
惦念先人创业之艰难,自无不可。
刘启点点头,道:“可。”
得到刘启首肯,刘荣再拜,而后踱步于跬步之间。
众人不敢打扰,任由刘荣在那沉思。
须知,好文章不是片刻之间,就能做出来的。
时间慢慢过去,不知不觉过了三刻钟。众人虽然等的焦急,迫不及待想要听到像将进酒一样的诗赋,却没人催促。
忽然,刘荣停下了脚步,开始低声诵读,而后,声音越来越洪亮,传至众人耳中。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随着刘荣的诵读声,众人仿佛随着回到了当初那段峥嵘的岁月。
遥想当年,高祖率先攻取关中,按理来说,当为关中王。但迫于项羽的威视,不得已,拱手相让。
项羽量小而妒能,将高祖逐至汉中,是为汉中王。千里蜀地,八百里秦川,道路千难万阻。
高祖领着大军,行至蜀道,缺衣少粮。
半路逃亡者,不知几何。
高祖烧毁唯一出入栈道,以示决心,于汉中发奋图强。
后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离南郑,出定三秦,重新夺回关中之地,为以后决战项羽,平定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没人知道,当时前往汉中,行至蜀道,高祖望着八百里秦川,千里蜀道,是如何绝望。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刘荣诵读完,四周久久无声,有的只是无尽的沉思,只有声声低啜。
良久,刘启嘶哑着的声音,缓缓传至众人:“高祖几经波折,受尽千难万阻,方才创立了我大汉的天下!”
“诸公勿忘前师之苦,太子今日作此诗赋,朕当与诸君共勉之!”
众人尽皆起身,向刘启躬身行礼。
“与君共勉,不敢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