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 > 第40章 金城之南终局战1 全面攻占一举削平(第1页)

第40章 金城之南终局战1 全面攻占一举削平(第1页)

金城以南地区,西起金化东北的下所里,东至金城川与北汉江汇合点,是“联合国军”防线一个弧形突出部,正面长约30公里,半径约9公里。

金城川自西北流入,折向东南与北汉江汇合,将这一突出部分隔成东北、西北两个部分。东北部分,山高坡陡,以轿岩山(海拔768。7米)为中心,形成一道山地屏障;北部和西北部,地势较低,高程在500米以下。突出部中央,有一个梨船洞山地,其侧后纵深地带是海拔近千米的大山区。

金城突出部守敌为韩军4个师——美军第9军指挥的韩军首都师,和韩伪2军指挥的伪6、伪8师、伪3师。

夏季战役第一、第二阶段作战中,志愿军对突出部内的韩军实施过打击,并在北汉江两岸打出了一个宽约12公里的缺口,对其原有的防御体系造成相当破坏。美韩军通过部署调整,重整残部,堵塞缺口,增加二线兵力,但新的防御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1953年6月21日,志司在桧仓山洞举行作战会议,决定立即全线发起第三次反击,狠狠打击南朝鲜军团。

此次会议决定,以20兵团的5个军,第67、68、60、54军、一个加强军第21军,还有第9兵团第24军,共6个军,在金城以南的牙沈里到北汉江间22公里地段上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以此来将金城以南的战线拉直,从而消灭当面南朝鲜军的8个团和另外一个营。

战役准备首先是调集兵力,做好兵力部署。对于阵地攻坚来说,战役的规模和深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双方兵力火力对比。第20兵团战后总结报告指出,进攻作战兵力应有3~4倍的对敌优势,这不仅是阵地攻坚的需要,更是突破后准备打敌报复性反攻和应付意外情况的需要,兵少了绝对不行。

这次战役,第20兵团兵力得到充分加强。战役编成内有5个军24万余人,对当面之敌(8。7万人)拥有2。8倍的数量优势。一线兵力优势更大。志愿军一线4个军近20万人,敌军一线只有5个师约6万人,兵力对比为3。2:1,达到3倍以上的兵力优势。

炮火对比,从理论上讲,至少要有2~3倍的优势。在没有空军和大量坦克配合的条件下,突破敌坚固筑城地带主要靠炮火,如果这方面无优势或优势太小,就难以突破,即使突破了也会因部队伤亡过大而影响尔后的战役发展。

在炮火方面,第20兵团也得到了相应加强,不过,由于装备条件限制,这方面优势不大,远未达到作战理论要求的标准。据第20兵团统计,在22公里进攻正面上,共有80毫米迫击炮以上火炮888门,每公里平均约40门,与敌火炮对比为1。5:1。

据志愿军方面统计,当面韩军共有1318门火炮,总量与志愿军第20兵团大致相当。

但在威力较大的榴弹炮方面,韩军与志愿军对比,一线,轻榴弹炮为378门对194门,为1。94:1;重榴弹炮为234门对35门,为7:1。4,这两项对比,韩军均占优。

战役过程中,美军还东调了4个炮兵营(共72门榴弹炮),增强了韩军二线火力。志愿军参战坦克更为有限,总共只有15辆,而一线韩军有坦克110辆,二线又得到美军6个坦克连共132辆坦克的增援,对志愿军有十几倍的优势。

考虑到口径、精度等因素,火力优势总的来讲还是相当小的。按当时苏军战斗条令,主要突击地段正面每公里火炮数应不少于100~120门、坦克20~30辆。在没有空军掩护和只有少量坦克配合作战(全兵团只有15~20辆坦克)的情况下,火炮只应多于而不应少于此数。

第20兵团第一步攻击展开3个军,每军展开2个师,每师展开2个团,每团展开2个营;按每营突破正面500米计算,每个师突破正面分别为2公里,军为4公里,3个军突破地段共为12公里。

按每公里正面120~150门火炮计算,共需火炮1400~1800门,与实际拥有的888门相比,相差很大。

兵团战后总结报告指出,当时果减少攻击目标,将韩伪3师和伪8师1个团撇开不攻,集中力量专攻其余目标,可增大主要突破地段的火力密度,但是,在当时态势下又不可能这样做,因为此次战役进攻纵深有限,如果突破口过小、过少,不利于突破后歼敌于其第一防御地带,也不利于迅速分割围歼纵深之敌。

因此,在战役准备中,兵力优势建立起来了,火力优势仍存在很大差距。

战役准备另一重要内容是物资准备和道路准备。为了保证金城前线的后勤补给,为保证战役需要,志后准备各种炮弹130余万发,志司按任务批发了53。7万余发,战斗工程炸药23。45万公斤。为抢运作战物资,志后抽调10个汽车,连同参战炮兵运输力量,共2700余辆汽车,赶运物资1。5万吨。

繁重的运输任务,对道路保障提出很高的要求。志司提出,要保证为每个师提供两条往返道路,即使确因地形限制提供不了两条的,也要确保有一条宽7米以上,汽车往返错车无阻的道路。此外,还要构筑大量的屯兵工事、粮弹储备库、炮兵阵地和指挥所等。

为完成这些工程保障任务,第20兵团除建制内的和加强的工兵部队(共50个工兵连)外,还从一线部队抽调数量可观的步兵兵力担任修路、护路任务,以保证粮弹供应。为此,第67军投入13个步兵连,第68军投入近7个步兵团,第60军投入6个步兵团。

6月22日,第20兵团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决定金城以南反击作战部署和行动问题。本来,志司领导人有意让已担任的郑维山留下协助杨勇指挥,待这次作战结束后再走,但郑维山认为自己已经向杨勇交了班,留下来反倒不利于新任司令员放手指挥,执意离开。

因此,第20兵团的金城反击战,郑维山只参加了战役筹划,战役实施中的指挥,是杨勇司令员在王平政委协助下进行的。

杨勇是解放军着名战将。解放战争时期,他和杨得志、杨成武同为野战军的兵团司令员,在军中有“三杨”之称。

当杨得志率第19兵团率先入朝时,周就说过,要把“三杨”都拿到朝鲜战场上去,叫作“三杨(三羊)开泰”。然而,当杨得志、杨成武先后率部入了朝,杨勇却被送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到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任校长,直到最后时刻才得到入朝参战的机会。

能够担纲指挥朝鲜战场最后一次战役反击,对杨勇的指挥生涯来说当是一件幸事。

这次作战会议形成的作战设想是:

以北汉江西岸为重点,继续给韩伪8师残部及伪6师、3师、首都师主力以歼灭性打击,攻取轿岩山及金城川以北地区,并准备打敌一至二个二线师的反扑,同时于伪首都师正面攻占若干点,坚决固守打敌反扑,尔后依情况东西夹攻伪首都师、伪六师各一个团的阵地,歼灭守敌,力争拉平金城正面之战线。

这次会议还决定:

“战役开始先小打,创造条件,尔后大打,最后实现上述目标。”

为此设定的时间表是:6月30日前完成小打任务,7月5日完成战役大打部署,7月10日前后发起进攻。

显然,这是一个先小后大的方案。

杨勇、郑维山联名将此案预告各军,同时上报志司和中央军委。

6月25日,邓华、杨得志、李达致电一线各兵团,强调要放手狠狠打击韩军。

志司对第20兵团预定的作战目标,增加了向纵深作“有限度的挺进扩张”的要求。

根据志司的指示,第20兵团对作战预案作了充实调整,于第二天上报志司。邓华、杨得志、李达很快复电,再次对向纵深发展的部署提出具体意见,同时明确,第9兵团第24军配合第20兵团作战的任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