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的适应性训练,强化后勤预备役部队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紧急应召能力和保障能力。
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的新思考冯志超随着高技术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军民整体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经济体制的转换,也使寓军于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搞好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则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认识和把握,以便对这一机制的完善和建立,作出新的抉择。(一)对当今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的意义,应当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综观世界,各国在谋划和设计国家安全战略时,越来越注重把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军民兼容,以军带民,寓军于民,以民促军等军民两用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先进国家普遍地发展模式,和军事战略的威摄力量。我们知道,从平时到战时物质形态的生成链条为,国民经济实力‐‐保障战争的潜力‐‐现实后勤保障力‐‐军事战斗力。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薄弱或错位,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在这个链条中,源头是国民经济实力,目标是保障战争胜利。后勤是连接国民经济与战争的桥梁,也可以说是国民经济中保障国防的直接关连部分。因此,可以说战争的后勤保障问题,绝不是一般问题,也绝不仅仅是军队后勤本身的问题,而是关连国民经济、关系故争全局的战略问题。实际上,一些高明的军事家已经指出未来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后勤。国外也有人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提出战争保障已经不再是服从和辅助的地位,而是居于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军后勤提出了&ldo;大后勤&rdo;的概念,其实质也就是要整体地塑造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的机制。当然,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军情出发,还不可能形成以军事经济的溢流和融合,来带动民用经济发展的大的势头。但是,在民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军事经济、兼顾军事需求,以此不断提高战争后勤保障的实力和潜力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应当做到。这正是当前应当引起关注和加大工作力度的一件要事。(二)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应当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开发利用高科技上寻求新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格局,后勤保障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型的经济体制、高层次的科技基础面前,对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机制,人们已经开始在重新思考新的结构方式和运作方法。比如,有的战区对军地通用装备的部分零备件,试行了&ldo;无库存&rdo;供应。且不说此种方法是否完全合理,至少这种开发利用市场,把军用与民用结合起来,把信息、时间、空间等因素综合起来,系统加以谋划的思维方式是可取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战争消费结构的变化,正在使战争保障资源,由以农业、工业等传统资源为主向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为主转化,虽
然这个转化,并不是急剧的,但我们必须及早适应,对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的思路进行新的开启。一是在开放中寻找结合点。人们已经看到,战争保障系统与国家经济系统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许多方面还处于与社会隔绝和封闭的状态。有些国防费的投入,以及军工企业和后勤设施能够军民兼容,却没能纳入国民经济的整体规划,单纯军用,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状况反过来,社会经济部门也就会感到寓军于民是一种额外负担。只有摒弃不必要的封闭,把战争保障建设有机地纳入到国家经济的大系统中去,实行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双向流通,达到相互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寓军于民、整体保障。这里适度的开放和流通是一切的关键。在东北地区某高速公路的修建时,军地双方利用路面修建的军用野战机场跑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是在集约上寻找结合点。勿庸置疑,我国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战争保障潜力很大的部门。国防科研和工业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也具有相当的基础,有一批先进的科研成果,有一批性能比较先进、门类比较齐全的技术设备,有一支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产业大军。在军队后勤系统,经过调整、充实,也有相当的技术和物资储备。在这三个层次上,军事性的、非军事性的和可以转化为军事性的技术、装备和设施、在数质量上都是可观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按照战时保障的需要,进行最优的选择和最佳的组合,使分散的、封闭的、潜在的保障力量,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如此,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集约机制是无法办到的。三是在软储备上寻找结合点。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技术市场的逐步发育,军事装备和军地通用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使得保障战争的有效储备周期大大缩短。如果不认清这个深刻的变革,我们就会在未来深陷困境。比如,传统的军队后勤主要是保障的实施者,而未来则侧重于保障的谋划和组织;过去的保障强调长时间、大批量地进行,而未来的保障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也可以叫做&ldo;柔性保障&rdo;;过去的保障主张一级保障一级,呈宝塔式结构,而未来保障的组织形式,将侧重于扁平化结构,减少层次,提高效率。由于这些变化,后勤保障的平时准备,应当在优化组织结构、更多地积累信息和技术,大量地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等软储备上下功夫。(三)寓军于民、军民整体保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只有靠军政各方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整体设计,综合论证。这项工程牵扯军地双方的部门多,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必须进行高层次的设计和协调。经验证明,要启动这样庞大的&ldo;机器&rdo;,首先要有一个双向融合的导向机制。既有利于军队把战争保障的需要,寓于外部的经济、社会中去,又要有利于军队后勤系统的可民用部分适当地外溢,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兼容和结合,达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布局合理、启动迅速、保障有力的要求。变单纯靠政策推动为靠政策引导和法律保证相结合。建国以来,各级政府和军队统一制定了一些有关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政策规定,对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军民结合的观念有所淡化,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同时,尽快完善具有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