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黄帝内经视频讲解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下(第2页)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下(第2页)

丙寅年到了“二之气”,春天已经不仅仅是个序曲了,它开始深情地拥抱大地。这时候,从三十七刻六分开始,到二十五刻结束,是大自然最为温柔的一段时光。对应到人体,就是心火开始慢慢旺盛,但别忘了,过犹不及,咱们得学会“降火”。比如,按摩心包经上的内关穴(手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就像是给心灵的小屋开扇窗,让烦躁的情绪随风而去。

转眼间,夏天的脚步近了,在“丙寅年三之气”这段时间,从二十六刻到一十二刻半,阳光变得炽热,大自然也进入了全年的一个小高潮。人体呢,就像是被阳光晒得暖洋洋的,但也得小心别“晒过头”。这时候,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就成了咱们的“解暑神器”,按一按,就像喝了一杯冰镇的绿豆汤,清凉解暑,舒服极了。

丙寅年到了“四之气”,真正的夏天来了,从一十二刻六分开始,直到水下百刻(这里的水下百刻其实是个时间概念,指的是完整的一天),是全年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咱们得特别关注肺的健康,因为肺主皮毛,直接跟外界打交道。按揉肺经上的尺泽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就像是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隐形的防护服,让咱们在炎炎夏日里也能保持清爽不生病。

秋天,总是带着那么一丝丝凉意和丰收的喜悦。在“丙寅年五之气”这个阶段,从一刻到八十七刻半,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渐长。这时候,肾经上的涌泉穴(足底前13处,脚趾跖屈时呈凹陷)就成了咱们的养生宝地。多搓搓脚底板,就像是给身体的小火炉添了把柴,让咱们在凉爽的秋风中也能保持温暖和活力。

丙寅年来到了“六之气”,从八十七刻六分开始,直到七十五刻,这是大自然准备迎接冬天的序曲。冬天,是收藏的季节,咱们得养精蓄锐,为来年做准备。这时候,按摩膀胱经上的委中穴(膝盖后面凹陷处,也就是“窝”的地方),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深度SpA,让紧绷了一年的肌肉和神经都放松下来,准备迎接冬日的宁静。

至于文中提到的“六三,天之数也”,这可是个深奥的哲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有着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和节奏,咱们人类得顺应自然,才能健康长寿。

“丁卯年的第一口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哎呀,这可不是说咱们要数着秒表过日子,而是告诉我们,在春天的第一股暖气悄悄探头时,自然界的阳气就像个早起的鸟儿,从一天中的“七十六刻”(咱们就权且理解为清晨的某个特定时段吧)开始缓缓上升,直到“六十二刻半”,也就是太阳初升,万物复苏之时达到一个小高潮。这时候啊,咱们就应该像大地上的小草一样,伸个懒腰,迎接新生,多做做伸展运动,疏通经络,比如按按“太冲穴”(现代名,就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那条缝儿往脚背方向一寸的地方),帮助肝气顺畅,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

“丁卯年的第二口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转眼到了春末夏初,气温逐渐攀升,天地间的热气更加浓郁。这时候,咱们的身体也开始“热”闹起来,得注意别让“心火”烧得太旺。不妨试试喝点“莲子百合粥”,莲子清心火,百合润肺安神,两样加起来,既美味又养生,简直是初夏时节的最佳cp。至于穴位嘛,多揉揉“内关穴”(手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能宁心除烦,让心火不再乱窜。

“丁卯年的第三口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夏天正式拉开序幕,热浪滚滚,人体的阳气也达到了顶峰。这时候,咱们得学会“避暑降温”,别光顾着吹空调吃冰棍,别忘了“足三里穴”(小腿外侧,膝盖骨下三寸处)这个宝藏穴位,常按能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让你在炎炎夏日也能元气满满。

“丁卯年的第四口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秋风起,暑气渐消,天地间的气息开始收敛。这时,咱们的身体也需要调整节奏,准备迎接秋天的收获。饮食上可以多吃点润肺生津的食物,比如雪梨、银耳,还可以试试“秋梨膏”,自制也很简单,就是把梨子煮熟去渣,加入蜂蜜和冰糖慢慢熬成膏状,每天一勺,润喉又养颜。至于穴位,别忘了“迎香穴”(鼻翼两侧),多揉揉能预防感冒,让呼吸更顺畅。

“丁卯年的第五口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深秋至,寒意浓,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潜藏。咱们得注意保暖,别让“寒邪”有机可乘。晚上泡泡脚,水里加点艾叶,驱寒又暖身。再配合按摩“涌泉穴”(脚底心前三分之一处),能温补肾阳,让你脚底生暖,全身都不怕冷。

“丁卯年的第六口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终于到了冬日的尾声,一年即将画上句号。这时,天地间一片寂静,万物蓄势待发,等待下一个轮回的开始。咱们也要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为来年做好准备。睡前可以揉揉“神门穴”(手腕横纹尺侧端),安神助眠,让好梦伴你度过每一个寒冷的冬夜。

如此这般,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咱们的身体在自然的怀抱中,学会了顺应与调节,享受着与天地同频共振的和谐之美。

黄帝大人问:“这一年的天气变化有啥规律不?”岐伯道:嘿,您算是问对人了!听我慢慢给您揭秘。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对吧?但咱们这说的“天气始于一刻”,可不是真的说时间从某一刻开始算起,而是说太阳每转完四分之一圈(差不多就是六个小时),大自然的气场就开始有了新的小变化。这就像咱们追剧,每集开头总有点新花样,让人欲罢不能。

“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说的是太阳走完一天的路程,大自然的基调就定了下来,就像是一部剧的第一集,拉开了序幕。接着,“日行再周”,也就是第二天,这天气的小变化又累积了一些,到了二十六刻(咱们姑且理解为又过去了一半多点的时间),又有了新的感觉,就像是剧情推进到了小高潮。

到了“日行三周”,五十一刻,哎呀,这天气已经变得跟前两天大不一样了,就像剧里的角色们开始经历各种波折,剧情越来越扣人心弦。再往后,“日行四周”,七十六刻,差不多快一天半了,这天气的变化简直是高潮迭起,就像剧情里的反转再反转,让人目不暇接。

最后,“日行五周”,也就是差不多五天的时间,天气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那一刻,好像剧情又回到了起点,但我们都知道,这其实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一个新的故事即将开始。这,就是咱们说的“一纪”,自然界的一个小周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说到这年份和天气的关系,那就更有趣了。黄帝您知道吗?每十二年,咱们的十二生肖就会轮回一次,而这其中还藏着天气的秘密呢!比如“寅午戌岁气会同”,就是说在虎年、马年、狗年这三年里,大自然的脾气有点相似,就像是三部不同风格的剧,但总有那么点共通的主题。同理,“卯未亥”、“辰申子”、“巳酉丑”,每三年一组,都是天气变化的“小分队”,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节奏,却又在更大的循环中相互呼应,和谐共生。

黄帝一见岐伯老师,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岐老师啊,我一直对你说的那个‘天人合一’的理论特别感兴趣,但具体怎么用在实际看病上,我还是有点迷糊。您给咱详细说说?”

岐伯老师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能照亮整个大殿:“黄帝,您问得好。咱们说的‘言天者求之本’,就像是观察天气变化,得从它的根源去找原因;‘言地者求之位’,就是研究地理环境,得找准它的位置特点;至于‘言人者求之气交’,那就是说,要了解人的健康状态,就得看天地之气在人体内的交汇情况。”

“气交?这听起来好高大上啊!”黄帝一脸好奇。

岐伯解释道:“气交嘛,简单来说,就是天地之气在人体内的交汇处。想象一下,咱们头顶蓝天,脚踏大地,人体就像是这天地之间的一个精致小宇宙。天上有阳气,地下有阴气,它们在人体内相遇、交融,就形成了咱们说的‘气交’。这气交之处,就是咱们人体健康的关键所在。”

“哦,我明白了!那‘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又是什么意思呢?”黄帝继续追问。

岐伯耐心地回答:“这啊,说的是咱们人体内部也有个‘天枢’,大概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肚脐周围那一带,虽然古代没这么精确的定位,但意思差不多。天枢之上,也就是上半身,主要受天气,也就是阳气的影响;而天枢之下,下半身,则更多地受到地气,也就是阴气的影响。而气交之处,就是人体内部阴阳平衡的关键点,人体的气血、脏腑都跟着这个节奏走,万物生长也遵循这个规律。”

“哇塞,原来咱们的身体里藏着这么多学问!”黄帝听得津津有味。

“还没完呢!”岐伯神秘一笑,“您问的那个‘初中’,其实是古代对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分为初候和中候的说法。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申一下,理解成人体健康变化的初期和中期。比如说,一个人刚开始感冒,那就是‘初’,如果这时候没好好调理,病情就可能发展到‘中’,变得更严重。所以,中医讲究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就像咱们现在说的‘防微杜渐’,就是这个道理。”

“原来如此,岐伯老师您真是博学多才啊!”黄帝竖起大拇指。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延伸一下。在现代,虽然我们不再用“初候中候”来分病情,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依然重要。就像咱们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这些都是在“气交”之处下功夫,让身体内的阴阳之气保持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而且,中医的穴位也是调节气交的重要工具。比如咱们常说的“足三里”,那可是个养生大穴,经常按摩它,就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个小太阳,能帮助提升阳气,促进气血循环。还有“太溪穴”,它是肾经的原穴,补肾滋阴的效果杠杠的,对于调节下半身的地气,那可是功不可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