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一动,王则问道:“道友识得这巨鼋?”
乌道人点头道:“此物原是那白阳教所发现水府之中的看院灵兽,颇有几分灵慧,而且有一手不俗的控水弄雾神通。白阳教破开那处水府之时,此妖还给白阳教之人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后来还是五淫头陀施展他那符器五淫桃花煞,方才将之驱走,不知为何竟在此处。”
王则闻言,不由探手摸了摸袖中的灵蚌,心中若有所思。
不等王则多问,乌道人又皱眉道:“此鼋兴许正是因为被人从水府之中逐出,由是恨上了人类,方才有次袭船之举。它颇有几分能为,白阳教之人初时见它灵慧,本还想捉了回去。可废了几番手段,也没能成事,才只得将之逐走。”
“眼下要到对岸,还有几番功夫,它若存心要坏了渡船,只怕有些麻烦了。”
王则闻言皱眉。
他对这巨鼋袭船目的,倒是有几分不同所得,但不管这巨鼋到底目的为何,倘真如乌道人所说,有那操水弄雾的本领,在这指羊江中,确实是个巨大麻烦。
果然。
乌道人话刚落音,那巨鼋昂首一吐,口中竟有一枚拇指大小的青碧圆珠飞出。
这珠虚空一转,便见雾气喷涌而出。
不过须臾,已是卷来水雾一阵。
将渡船周遭水域笼了起来。
乌道人适时喊道:“道友快快出手!此珠想是那水府主人所留法物,被这巨鼋得了,其身神通,便是此珠而来。这珠还有手段,能御水流,若叫这妖以神通倾覆了渡船,就是大麻烦了。”
王则听到乌道人这话,心下也有几分惊讶。
倒不是惊异于巨鼋神通,而是认出了对方碧珠来历。
此珠根本不是乌道人所说的什么法物!
若是换做寻常散修,只怕难以分辨这丹珠来路,但王则积云山修行多年,玄门见闻不少。
却知此物来历。
妖灵之属,经络穴窍不同人类,虽说后续修行殊途同归。
起步之时,却多有不同。
此类修行,入道在于化形之功,化形但成,便是灵胎之境。
也是因此,化形却难。
不过妖灵化形虽难,不比人族生来九窍,有法可循。但所谓有失有得,彼辈生得灵慧之后,天生便能吞纳日月精华,汇聚于身。
一来增持寿数,无灾无病,能活数百年之久长。
二来淬炼强横肉体,凝聚元真之气,也有几分争勇本事。
也是如此,妖类也才能天生便有几分操弄自然的神通手段。
只是受限传承,威能不一,许多妖类手段,便是旁门修士也能轻易对付。
同样也是因为天道平衡,妖类寿数一长,积年累月,若是化形不得,体内元真积攒厚重,反是负担。
由是不少未曾化形,却修炼多年的妖灵,便会以多余元真之气,聚成‘元珠’一枚。
元珠并非一定就是珠形,陆上之妖,也有凝于角、爪、羽、齿的丹珠。
水中生灵,龟鳖鼋鼍之属,凝珠甚多。
这巨鼋碧珠,想也便是由此而来。
这巨鼋竟能凝得元珠,修行岁月只怕不短。
至于乌道人不认得元珠来历,将之当成法物,也是无可厚非。
寻常散修不知元珠信息,见妖修吐珠,只会以为是内丹之属。
然而妖类入化形得入灵胎之后,修行之道便与人类同归一道。
若要凝得所谓内丹,非得修至丹境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