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起家便有这点不好,兴衰荣辱系在长秋宫的皇后和东宫的太皇太后或者是皇太后身上,若是家族中没有出皇后,那么基本上就只能没落了。
她好不容易才让家族重新振作起来,怎么甘心在自己这一代之后就再次没落下去?
“陛下和三娘相处的很好?”太皇太后一边批阅文卷,一边问道。
中常侍王整跪在那里,十分的恭谨,“回禀太皇太后,陛下不仅仅和三娘手谈,甚至手谈之后,还亲自喂三娘饮食。”
太皇太后听到这个就笑出声了,“这孩子当年对着兰陵都没有这样过,如今对着三娘倒是肯亲自动手。”
“或许是三娘子投了陛下的缘呢?”中常侍王整知道太皇太后的心思,他微微抬头,瞥见上首贵人的面上笑意满满,连忙说道。
“若是真的投缘……”太皇太后嘴角的笑意浓厚了些,“不过三娘年纪到底还是小了点,等到再大些,若是还是如此,那么就定下吧。”
当年太皇太后入宫,在宣帝身旁伺候也不过是才八岁,封三夫人之一的贵人才十一岁。太皇太后不是没有召过其他家族中和拓跋演年纪相近的女孩子,除去已经被定给高凉王的大娘,二娘三娘都进宫来过,她听说那个同父异母弟弟家的二娘并不好汉学,字也认得,不过不好学。
至于四娘……
年纪太小,眼下和陛下还是不相称。
**
拓跋演将她带到了一个书房样的地方,“来,进来吧。”
萧妙音知道书房不是能随便进的地方,宫中应该也差不多,不过……她看了一眼前面的小皇帝。似乎这位也没有什么不让她进来的意思?
守在书库门口的中官见着天子驾到,跪伏下来。
拓跋演好似看不见那些黄门似的,直接就拉着她进去了。里面是一排一排的书架子,上面满当当的都摆放着卷轴和竹简。
这景象看得萧妙音忍不住张大嘴,要知道此刻还没有活字印刷术呢,一版一版的印很费人力,还有许多书是靠人力抄的。书有时候可以说是有价无市,那些汉人士族最看重的就是那些家中典藏的书籍,要是哪天士族没落的连那些书籍都卖出去了,基本上也就是没救了。
“好、好多……”萧妙音在燕王府里可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书籍,而且有些看起来都有些年头了。
书库里为了驱逐咬书的蠹虫,常常点有浓厚的驱虫熏香,萧妙音抬起手来一手捂住口鼻,踮起脚看那些书架子上的竹简,她伸手扯了扯装着竹简的小袋子,可惜里头的竹简太重,她没扯动。
她转过身去看拓跋演,拓跋演走到一排书架前,对黄门吩咐了几句。
若是真的想看什么书籍,让那些黄门送来不就是了?干嘛拉着她这么跑过来。
拓跋演和黄门说了几句,回过头来看到她,“三娘你也过来吧。”
这从萧三娘子变到萧三娘,再到三娘,她都有些懵,不过脚下倒是走到比脑子快,几步就跑到他面前了,只见着拓跋演面上有些兴奋,他拉着萧妙音在一处席子上坐下,等着那边的黄门送书简过来。
“陛下,一开始让黄门送过来不就好了吗?”萧妙音将自己心里的疑问问出来。
拓跋演笑得和只狐狸一样的,“是这样没错,可是这古书如同良臣,让家奴去请,虽然符合世情,但为人主者,自然要亲自相请才显得诚意足够。”
不过几卷竹简至于么?
萧妙音已经搞不懂拓跋演到底是在想些什么东西,不过拓跋演这么说了,她不好唱对台戏,只能一副‘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表情。
“陛下,是什么样的贤臣,让您都亲自来请了?”萧妙音不禁有些好奇。
“听说是秦汉一代的,最近才找到。”拓跋演心情不错,和萧妙音说道。
“……”那还真的是珍贵了。
萧妙音就没怎么在萧佻的书房里看过这种书简,谁要萧家底蕴太薄,当年问罪的时候下手太狠了,全族留下来的几乎就是些不懂事的孩子,后来靠着女儿复起,也是如今这么一副暴发户的样子,没个三四代的经营绝对恢复不了当年的样子。
黄门将拓跋演要的那卷书简拿来,拓跋演将双手洗净,双手接过书简,一副认认真真的样子。
萧妙音暂时还没有什么想要看的书,坐在那里看着拓跋演。
她不知道为何拓跋演要带她来这,不过既然来了就安安心心坐着就是了。她瞧着面前这个小男孩一点点的将已经有了些年头的简牍推开,不过一推开,她就见着拓跋演眼里的喜悦变成了错愕。
她一看,原来到底是时日过久,当年所用的文字和现在的形体大不一样,见着也只能连蒙带猜了。
顿时萧妙音憋笑都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