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日常(基建)》全本免费阅读[630kan。cc]
前半夜里,书成业带着闺女给拢账。其实他算也成,但他没他闺女这么利落。
看着老婆在一旁和闺女对账,他乐呵呵地忙前忙后给两人添炭温水。
闺女归拢后的数字让林岚挑起了眉:“看着利润少,这一天天的干下来不少挣。”
书成业心里门儿清,天气越来越冷,他们人手多出货稳定还不涨价,同等价格他们的炭烧起来烟少,散卖还饶点零头,整车拉还送不少,所以回头客拉新客,卖起来自然快钱可不就不少挣。
“好货不愁卖,我就愁怎么让这些人花。”,书成业真心的感觉这群人干活是拼命的干,但花钱简直比要他们命还难。
书瑶也见过他们干活,和她跟着她爸做实验烧炭不同。那些汉子是汗都摔地上成八瓣了依旧不惜力气,可也真是一文钱都不往外掏,主打一个分文不花全揣兜里。
不是说家里什么都不缺,明明家里都缺衣少食的,他们还是想攒着。
书成业也穷过,可他也没亏着自己个儿。有了老婆孩子,更是挣点钱都想给她们花了。
可他没想过他是典型的现代思维,对于古代人民的抗风险能力认识不足。
书瑶和林岚对于青山村的人了解不多,但她们和来帮忙的女人们走得近些。看着她们因为每日能挣几个铜板,偶尔能落下一碗炖菜就没有比这更让她们开心的了。
拿更近一点的例子讲,石头娘让男人来烧炭,并不是李大户家抠门,相对来说李大户给的和其他雇主差不多,甚至更好一些。往年有得吃有得拿,已经是难得的好活了。
正如书瑶了解的那样,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耕种所得不多,自家裹腹尚且困难,哪有余粮往外卖……这就导致了经济来源较为单一,农闲卖力气是最常见的赚钱方式。
再一个,不是舍不得花,是这点收入对他们来说太难得,要留着以防万一。
有时候有个头疼脑热,家里那点碎银子还不够搭进去的。
齐家就是因为家里老爹病了,几剂汤药加上几贴膏药没治好,陆陆续续的把家里几代人辛苦攒下的田地给卖了。
最让人唏嘘的是人没留住,田地也没了,一大家子不得不佃着李大户的地来种。
再是种地的好手,也架不住租子和税赋的重担,辛苦一年,到头来顿顿喝稀,过年都不敢多抓一把粮。
与其说青山村的人家或多或少都有类似挨饿的经历,不如说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一年的收成除去税赋,剩下的一家子平摊下来没多少斤两,田地多的还好些,但土地兼并严重,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握着几亩薄田的人家。
要活下去,就要下力气,那就只能从嘴里省下来给壮劳力吃,寄希望于下一季高强度的劳动能换来一个好收成。
孩子小的时候还会哇哇哭饿,懂事了也就习惯了。
再长大点能干活了,也就分得多了;再长大点成家立业了,也就吃上了小时候馋哭的干粮;年纪大了,就成了省下嘴里那口给家里青壮的爷奶。
翻开历史,盛世总被人歌颂。但那样太平富足的日子在岁月长河里屈指可数,才愈发显得珍贵。
真正的走进历史,就会看到民生多艰。
书成业活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代,他的艰辛是相对林岚的顺遂而言的。
“你说他们最愿意在什么上面花钱?”,他挑了油灯,火苗手舞足蹈的舒展了身体。
书瑶和林岚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回答:“粮食。”。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我觉得他们准乐意买点粮食。”,书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