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红色的起点阅读心得 > 第61章(第1页)

第61章(第1页)

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之后,陈独秀曾致函毛泽东,建议在湖南也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毛泽东把新民学会中主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会员,组织成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小组成员最初六人,后来发展到十人。内中骨干为毛泽东、何叔衡、彭璜。此外,据回忆,还有贺民荡、萧铮、陈子博、夏曦、彭平之等。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在《&ldo;七大&rdo;工作方针》中如此回忆道:&ldo;苏联共产党是由小组到联邦的,就是说由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到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经根据地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大会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不多。&rdo;

一九五六年九月,在中国共产党&ldo;八大&rdo;召开时,毛泽东在代表证的入党时间一栏内,写上&ldo;一九二○年&rdo;。这清楚表明,毛泽东把加入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认定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时。何叔衡确实成了毛泽东最得力的助手。毛泽东不在长沙时,小组领导事务委托何叔衡主持。毛泽东对何叔衡作过如下评语:&ldo;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rdo;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

据何叔衡自己说,则有一句如此之言:&ldo;润之说我不能谋而能断,这话是道着了。&rdo;谢觉哉:《忆叔衡同志》,延安《解放日报》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另外,毛泽东还说过:&ldo;叔翁办事,可当大局。非学问之人,乃做事之人。&rdo;《不屈的共产党人》,八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毛泽东以上三句评语,大体上描画出何叔衡的特色。

第五部分:响应湖北出了个董必武

洞庭湖之南的湖南在筹建共产主义小组的时候,洞庭湖之北的湖北也在筹建之中‐‐他们称作&ldo;共产主义研究小组&rdo;。

湖北的共产党领袖人物是董必武。他是中国共产党&ldo;四老&rdo;之一。这&ldo;四老&rdo;是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不过,董必武比何叔衡小十岁,只是何叔衡去世早,不然当称中国共产党&ldo;五老&rdo;。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畬,号璧伍。必武是他后来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时的化名,他竟以此名传世。董必武出生在中国一个不平凡的县‐‐湖北黄安县。那儿本是大别山东段的穷地方。然而,&ldo;穷则思变&rdo;,那里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ldo;大本营&rdo;:不仅出了两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而且出了二百三十三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这样,黄安县后来也就改名为&ldo;红安县&rdo;。董必武十七岁那年,中了秀才。二十八岁时,东渡日本,在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攻读法律。在那里,他见到了孙中山,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一九一九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他曾回忆见到孙中山时的情景:&ldo;先生……指示中国的出路,惟有实行三民主义的革命;特别鼓励我们在失败后,不要灰心气短,要再接再厉地努力去干,革命不是侥幸可以成功的,只是我们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错误,提出好的办法来,继续革命,胜利的前途是有把握的。&rdo;董必武:《回忆第一次谒见孙中山先生》,《新华日报》(武汉版)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日。

董必武从孙中山麾下转到马克思麾下,那最初是受了李汉俊的影响。

董、李本不相识。那是一九一八年三月,董必武担任鄂西靖国军总司令蔡济民的秘书,参与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夜,蔡济民突遭靖国军唐克明部队枪杀。董必武赶往上海,向正在上海的孙中山报告事件经过。董必武在上海住了下来。正巧,湖北省善后公会在上海成立,租了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五六七弄)路南的一处房子作为会址,并请董必武和张国恩主持会务。这样,董必武便在霞飞路渔阳里住了下来。

张国恩也是湖北黄安人,跟董必武一起赴日留学,一起加入中华革命党,是董必武的好友。他们一起住在善后公会。斜对面路北住的也是一位湖北人,名叫詹大悲。詹大悲与董必武早就相熟。他曾在一九一二年任国民党汉口交通部部长。后来亡命日本,加入了中华革命党。经詹大悲介绍,董必武结识了詹家的邻居。那位邻居也是湖北人,刚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归来,跟董必武一见如故。此人便是李汉俊。

李汉俊跟董必武谈苏俄,谈列宁,谈马克思主义,借给他日本版的《资本论入门》以及考茨基的著作。李汉俊使董必武从三民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诚如董必武自己所说:&ldo;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运动等等,各种主义在头脑里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rdo;《董必武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湖北共产主义小组》,《&ldo;一大&rdo;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三六九至三七○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董必武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之路。回到武汉,他和张国恩等人商议办学,培养人才。他们设法筹集资金。董必武还把身上的皮袍脱下典当,以作办学经费。经过四方奔走,终于在湖北省教育会西北角、涵三宫街南面小巷里,办起了私立武汉中学校。这所中学后来成为湖北的红色据点。该校英语教员,名唤陈潭秋,成了董必武的密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