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杨嗣昌急着办事,是因为这一年多发生的事,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煎熬了。
崇祯十二年十月他到达襄阳,那是代皇帝出征,风光无限,为了立威,还把监军佥事甫大白给宰了。
他也知道,自己是个文官,始终需要有个懂兵,还要好控制的本地将军,帮他打下手,所以就看到了正在倒霉的左良玉。
这时候的左良玉,前面罗野山惨败,被崇祯降了三级,正在为傅宗龙给崇祯的建议头疼。
‘如得献忠则前罪尽与湔除,仍照例开赏;如不得献忠,则两罪并论。’
杨嗣昌直接上奏提拔他为平叛大将,挂平贼印,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再造之恩。
所以他也是对杨嗣昌感激得很,誓要干出一番功绩出来,报答杨嗣昌的提携。
结果杨嗣昌把不趁着士气正好,反而不动了,他养精蓄锐,屯田了。
左良玉本来就是匪兵一样的将领,慢慢也开始懈怠,等杨嗣昌把当时的兵部尚书傅宗龙气跑之后,也开始有些嫌弃左良玉不听话。
结果就是养精蓄锐几个月,让张献忠他们养精蓄锐了,再加上懈怠了的左良玉,更是打了几次小败仗,一时间士气有些低迷。
杨嗣昌知道,左良玉是他提拔起来的,而且临阵换帅更是大忌,所以替他把败仗兜着了。
而左良玉也觉得不能再这么来了,继续输得成下一个毛文龙了,所以大战开始,大败张献忠,让张献忠妻妾被俘。
后面再次大战,更是把张献忠在四川追的到处跑,战事到了这里,本来是可以有个好结果的,但杨嗣昌的老毛病犯了。
他觉得,左良玉这个人,不好控制,不听话,所以他想让贺人龙替代左良玉,还给贺人龙说了。
贺人龙脑子缺根筋,你说我行,那我就行,你就必须得给我,没想到左良玉在玛瑙山又打了胜仗。
这下杨嗣昌都不好压制了,只能给贺人龙说,没办法让你替代了。
贺人龙一听,你这不行啊,答应我的事办不到,那我就让你不爽。
贺人龙给左良玉说了这事,这就导致了左良玉也同样不爽了,之后就直接和杨嗣昌反目,杨嗣昌说什么,他就要反着来。
想到这里,杨嗣昌就感觉气得慌。
再加上张献忠这次奇袭襄阳,他的纰漏太大了,崇祯这半年来,都没有给他具体回信。
后面报纸上屡次出现他的对头孙传庭,不难看出他被重用,卢象升被追封,都让他明白,天变了。
所以现在他更想尽快做出点成绩,重新回朝,凭借他说话的能力,肯定可以把崇祯哄好。
尤其是陈烨刚才说的那个内阁委员会,只是听名头,还有参加人员,就能知道是一个新的利益核心圈。
不能进入的话,就是做了巡抚也只是一个下官罢了。
陈烨看杨嗣昌转移话题,也没多说什么,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让百姓活不下去的,是大明官吏,是勋贵,是太多的利益团体,他们侵占,挤压,却不知道安抚。
而百姓是朝廷的根本,逼得百姓活不下去,这不就是在逼着陛下活不下去吗?杨总督,你说对不对?
傅宗龙一心为民,可最终落得个下狱的下场,还不是你在作梗?”
“国师,此事确实是傅宗龙自己能力不足,我也是实话实说罢了,陛下那边,他弹劾我的可比我弹劾他的严厉的多。”
杨嗣昌听到陈烨这话,赶紧叫屈,傅宗龙差点被弄死,有他弹劾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己回京没干好。
傅宗龙和他有矛盾后,被崇祯叫回京述职,回去就给崇祯说湖广百姓民生疾苦。
本来崇祯还有些感叹的,结果这货一直说百姓辛苦,应该尽快安抚。
类似的百姓疾苦,崇祯每天上朝,批阅奏折都能看到,已经麻木了,所有人只会说两个字,百姓疾苦,打钱。
所以傅宗龙作为兵部尚书,还在一直这么说,就让他很头疼,正好洪承畴想用刘肇基,而高起潜又跳出来说这人不能用。
傅宗龙作为兵部尚书,迟迟没有决定,让崇祯大火,你啥问题解决不了,光会让我打钱,我得把你弄死。
听完杨嗣昌的解释,陈烨算是明白,这还真怪不了杨嗣昌,不过傅宗龙下狱,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杨嗣昌和他争斗,刚好撞枪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