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从投稿后台下载的论文之后已经差不多是中午。
其实因为黎曼猜想被解决,现在数学界针对广义模态理论的相关研究很多。
起码据洛特·杜根所知,好几位世界知名的教授跟其团队都在努力追寻通过这一理论体系,去解决更多的素数类数论问题。
相关的论文近期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也有很多数学家正在想办法将乔喻的这套数学体系朝着其他方向展,比如同调代数。
但很显然,针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华夏人再次走到了前面。
不得不说,不管是模态谱流形的设计,还是稀疏性映射的概念,都是建立在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下的微创新。
虽然论文感谢中,详细描述了乔喻对这篇论文的帮助。但按照感谢中的内容,洛特·杜根敏感的现,大的框架的确是这个叫余伟的年轻人跟他的导师陈哲论共同研究的。
洛特·杜根在读完论文之后,又专门在普林斯顿大学文献库中索引中寻找余伟跟陈哲论的论文。
不出意外的,余伟的没有找到,这个家伙还是个纯新人。
陈哲论的论文倒是找到了十多篇,集中表在《c0p0siti0atheateta10fa1bra》这类虽然不算顶级,但也在一区靠前位置的期刊上。
在这篇论文之前,这位陈教授最值得称道的成果是针对a1per权猜想所做的一些工作。
主要是提出了一些归纳条件,方便验证特定群族的猜想。可以理解为将一个问题分解成更容易被处理的子问题。
洛特·杜根顺手还在互联网上才查了陈哲论的履历。
华清大学毕业,通过华清大学求真的博士交换研究计划,在伯克利分校呆过两年。
毕业后就进入了燕北大学数学院,并在三年前也就是他三十五岁那年,拿到了燕北大学副教授的职称。
谷歌上能查的信息就这么多,不过在洛特·杜根看来这份履历大概也就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让他开始怀疑乔喻参与编纂了燕北大学专用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教材。
众所周知,拥有一本靠谱的教材,或者说讲义,能够大大提升学习跟研究效率。
坐在那里思考了片刻后,洛特·杜根将论文打印了出来,然后走出了办公室直奔高等研究院。
过去的路上顺便买了一份三明治,午饭也就解决了。
很快他便来到了高等研究院的二楼右手边第三间办公室,敲了敲门后,在里面的人让他请进同时打开门走了进去。
“嗨,德里尼教授,知道吗?我对未来最大的期望就是等到八十岁的时候,还能够保持你现在的精力。”
虽然今天的心情并不是很好,但走进皮埃尔·德里尼的办公室时,却已经是满面春风。
没办法,这是一位他必须尊敬的教授。
不谈德里尼对数学界的贡献,只考虑到他年轻时曾得到过这位大佬的指导,他也得表现出这个态度。
“哦,洛特,开门见山的说吧,有什么事?你知道的我这样的老家伙精力其实并没有表现出的那么好。所以别拿数学院那些破事儿来烦我。”
皮埃尔·德里尼微微低头抬眼,这样就能绕过眼镜去看对面的洛特·杜根。
“好消息,来自于华夏的论文将素数上界间隔限制到了2。”洛特·杜根耸了耸肩,然后扬了扬刚刚从包里拿出的论文打印件,随后递了过去。
“乔喻在他的报告会之前解决了这个问题?”皮埃尔·德里尼伸手从洛特·杜根手中接过了论文,顺口问了句。
“不,实际上他是通讯作者。不过你可以看看论文单独感谢那一章,里面详细说明了三位作者各自的贡献。”
说着,洛特·杜根直接坐到了对面用于待客的沙上,虽然皮埃尔·德里尼并没有邀请他坐下。
“说到乔喻的报告会,你应该也收到燕北大学的邀请了,对吗?”坐下之后,洛特·杜根随口问了句。
“当然。”皮埃尔·德里尼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