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说论语的诗句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臧纥这个人,确实非常聪明,包括自己会被赶走这样的事情都预见到了,也有办法规避,可是还是忍不住要卖弄聪明。在齐国也是这样,臧纥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后来的事态发展跟他所说的一样。他确实非常聪明,非常有远见,可是他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聪明,总是用自己的聪明跟人情世故作对,最终没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怎样运用自己的聪明,那么聪明反而成了一件坏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直爽的时候直爽,该奉迎的时候不要反对,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就是孔子的意思。

所以,孔子说像臧武仲一样聪明,后面紧接着就是像孟公绰一样克制,不滥用自己的聪明,这样就是完美的聪明。

上面提到了卞庄子,顺便说说卞庄子的故事。根据《史记》记载,一次卞庄子在路上遇上两吃老虎之一头牛,卞庄子就准备去杀两只老虎。从人劝他等一等,等两只老虎吃完之后一定会相争,到时候小的死大的伤,不是就可以轻松杀掉他们?卞庄子听了劝告,结果果然杀了两只老虎。

坐山观虎斗,这个成语出于这里。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个成语也出于这里。

所以,卞庄子之勇,是有勇有谋的勇,而不是有勇无谋的勇,这恰恰是子路的问题所在,也是孔子要子路学习卞庄子的原因。

冉求就是冉有,子路的师弟,以才能著称。

这段话里,孔子所说到的四个人,都是针对着子路的性格特点的,绝不是信口说来的,孔子因材施教在这里可见一斑。

第一种完美人的标准实在是太完美了,孔子知道子路是没有可能达到的,因此给了第二种切实可行的标准‐‐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种标准,基本上就是为子路量身定做的,只要努力,是可以做到的。糟糕的是,子路真的做到了,为什么说糟糕呢?因为子路真的见危授命了(见本篇最后的《子路之死》)。

【现实解说】聪明,但是不要卖弄聪明;有远见,但是要假装没看见;再勇猛,也要利用敌人的弱点。以上的做法,合称&ldo;韬光养晦&rdo;。至于完人,还是算了吧,当传说吧。

如今,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人不多,见利忘命的人比较多。

39(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ldo;勿欺也,而犯之。&rdo;

【译文】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ldo;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rdo;

【解析】前面问为士,后来问成人,现在又问事君,子路真的是飞速成长。

这是孔子当官之后,子路问老师的心得,孔子如此回答。一句话,就是:不说假话,说实话。而且,要敢于说真话,而不是什么也不说。只要说真话,就不要怕国君不高兴。

相对照的就是不说真话,专挑国君想听的说,决不冒犯国君。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不管怎么说,春秋时期的国君是相当宽容的,你只要不欺骗他,即便他不爱听,也不会把你怎样。后世不太一样,说假话比较受宠,说真话就有杀头的危险。

基本上,这也是孔子侍奉国君的原则。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则,当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就不是这么说了。

某种意义上说,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天真,注定了他这个官当不长。

【现实解说】记得一个故事,某媒体新总编上任,向老总编请教办报原则,老总编问新总编准备怎样办报,新总编说&ldo;说真话&rdo;;老总编问&ldo;如果不能说真话呢&rdo;,新总编说&ldo;不说假话&rdo;,老总编问&ldo;如果一定要说假话呢&rdo;,新总编说&ldo;不创造性说假话&rdo;。老总编的话归结为:勿犯之(上级),而欺(百姓)也。只要不创造性地欺骗老百姓,就算对得起良心。

39(1212)★★

子曰:&ldo;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rdo;子路无宿诺。

【译文】孔子说:&ldo;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rdo;子路说到做到,决不抵赖拖延。

【解析】片言,就是单方面的供述。听了单方面的话就能断案,是表扬还是批评?还真不好说。如果是表扬,那就是说子路的逻辑分析能力超强,凭借简单的陈述就能判断出是非曲直;如果是批评,那就是说子路性子太急,没等双方陈述完,就要下结论。

事实上子路并没有当过法官,所以这段话应该是孔子在做大司寇期间,与子路讨论过案件,针对子路的表现说的。是嘲讽还是赞扬,真不好说。

但是考虑到当时情况,孔子这个时候正在积极推销自己的弟子,因此这很可能是在赞扬子路,譬如,这可能是孔子向季孙推荐子路,这时候季孙家正缺少一个管家。在孔子的推荐下,任命了子路。

&ldo;子路无宿诺&rdo;这句话显然不是孔子说的,而是记录者的旁白。因此有人认为这两段话应该分别记录。

&ldo;宿诺&rdo;在过去被解释为&ldo;承诺的事情不过夜&rdo;,不准确。宿是搁置的意思,宿诺类似于现代美国议会的&ldo;口袋否决&rdo;,就是承诺之后就假装忘记,不提不说不做,最终不了了之。无宿诺就是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与隔不隔夜没有关系。

这两段话,都是说子路的性格。

【现实解说】历代解说到子路片言折狱,都是赞扬子路英明果断,真是马屁拍得太过分。就算再英明果断,片言折狱都是错误的,因为这违背了程序正义。

310(154)★★

子曰:&ldo;由,知德者鲜矣。&rdo;

【译文】孔子说:&ldo;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rdo;

【解析】德是什么?德是自律,德是以身作则,德是欲人为之,先施于己。孔子发现,人们都是希望别人当雷锋,号召别人无私奉献,而自己只有索取和要求。所以,明白德的人很少,施行德的人很少。君子不多,伪君子遍地。

在官场混了一段时间,孔子很失望,他发现当政的一个个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都是贪婪无耻之徒,因此对子路慨叹。

【现实解说】知德者,鲜矣。

311(133)

子路曰:&ldo;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rdo;子曰:&ldo;必也正名乎!&rdo;子路曰:&ldo;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rdo;子曰:&ldo;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rdo;

【译文】子路(对孔子)说:&ldo;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rdo;孔子说:&ldo;首先必须正名分。&rdo;子路说:&ldo;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rdo;孔子说:&ldo;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运用。礼乐不能运用,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