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人类的敦煌中对王道友的评价 > 第32章(第1页)

第32章(第1页)

唐代以来时兴的《劳度叉斗经变》中,大都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莫高窟第159、196等窟)。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早在公元前,我国先人就把杨枝打成扁片,蘸药漱齿。所谓药,主要是盐。最早的牙刷已经找不到了,从内蒙古赤峰县大营子村出土的两把牙刷来看,辽代已经有了植毛的骨柄牙刷。至于刷牙的方法,在这敦煌石窟里画得清清楚楚。

(莫高窟第196、159等窟)

可是,欧洲的第一把牙刷却是直到公元1780年才出现。1840年在法国生产,然后才传入美国。这表明中国人的口腔卫生史比欧洲早了800年。

比牙刷领先于欧洲更早的是这种独轮车,大约1000年。

(莫高窟第144窟)

你说,在公元10世纪之前,世界上哪里还有婴儿车?

(莫高窟第156窟)

历史生活的细节,大多包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这过往的一千年生活的记录,其价值远远超过了被记录的生活本身。

你从这些琳琅满目的生活的场景与形象中还能认识到什么?

在充满生活情感的音乐旋律中,叠现以下各组画面:建筑。城垣、街道、桥梁、广场、宫殿、水榭、歌台、回廊、飞阁、佛寺、宝塔、城关、坟茔、穹庐、兰若、民居、舞台、园林、监狱、酒肆、草房,等等。

树林。菩提、梧桐、竹、松、柳、葡萄、石榴、芭蕉、荷花、忍冬、合欢、棕榈、槐、杨、杉、苦楝、藤蔓、芦苇,等等。

家具。桌子、椅子、床、柜、屏风、长案、高几、矮几、镜台、盆架、巾架、衣架、箱子、方凳、条凳、榻,等等。

风俗风情。婚丧、踏春、学校、剃度、百戏、马技、相扑、歌舞、抢劫、大辟、狩猎、造屋、筑路、妓舍、玩偶、收租、饮酒、处刑、马球、比武、宴乐、举重、博弈、炊事,等等。

生活中最深刻的形象是人的表情。

佛的表情是理想化的符号;人的表情才体现出有声有色的心灵。

所有表情都是心灵的语言。

叠现出壁画中这些表情形象:虔诚的、平和的、庄重的、闲适的、愤怒的、惊恐的、紧张的、焦急的、快乐的、惊喜的、满足的、轻松的、坚忍的、镇定的、祈盼的、娇嗔的、淫邪的、嫉恨的、傲慢的、严厉的、依恋的、英武的、担虑的、狂妄的、善良的,等等。

当佛的经义把这些充满魅力的现实内容作为载体时,并没有料到,五光十色的生活会反过来,把佛国作为再现自己的舞台。从宗教的角度看,这里是佛天的无上神圣的展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里却是千年生活永恒不灭的珍藏,如今这世界上,在哪里还能找到这样庞大的、辽阔的迷人的图画?这样长达千年的彩色的图像历史?这样依然活着、并永久活着的真实的生命?这样挽回的历史、挽回的生活和挽回的时光?

画面定格。

第14章海浪与流沙的对话

1271年秋日,三个隆鼻凹目、穿着高领大氅的罗马人东张西望地走在河西大道上。一位仆从牵着背负行李和水袋的骆驼紧随其后。这三个人中,穿绿衣、金发的年轻人,便是后来被载入史册的著名旅行家马可&iddot;波罗。两位年长者是他的父亲和叔叔。

三位波罗启程于罗马,经过美索不达米亚,抵达巴格达时,本打算从波斯湾乘船去印度,但是由于听从了一位印度商人的建议,改变了主意,改走陆路。这便穿越伊朗高原,由阿富汗翻过葱岭,进入中国。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也就是丝绸之路的南道,千辛万苦走到阳关,进入了河西走廊。

灿烂的文化中国,使这三位波罗如入梦中。尤其面对着张掖大佛寺那巨大而活生生的睡佛,马可&iddot;波罗惊叹之极。可是奇怪的是,在他那传世的游记《东方见闻录》中,却只字没有提到河西的文化太阳‐‐敦煌莫高窟。敦煌是他们必经之地,名气远过于张掖大佛寺,他们又在河西停留了至少一年。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疏漏或错过了莫高窟?

倘若他们来到莫高窟,一准会被这东方宝库所震撼。倘若他们进入第45窟,看到那艘扬帆挺进的大帆船,在啧啧赞赏画工们绝世技艺的同时,一准会后悔当时没有经由海路来到中国。他们的确应当拒绝荒沙大漠中那条无比艰辛的丝路。

从宋代以来,中国人就把深思的目光,瞥向深远和蓝色的大海。这时已能造出载重1500吨的&ldo;神舟&rdo;,航海术居世界之首。尤其南宋时期,朝廷南迁,千古以来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沙漠丝路便被阻绝。对外的文明联系,更依赖于那无边无际、自由流动的大海。一个发明罗盘的国家从来就不是封闭的。尽管人们对这陌生的、凶险的、起伏不定的蓝色世界所知极少,但是他们意志的光芒始终在前面引导着自己。

雄心勃勃的元代皇帝忽必烈建立了世界上空前规模的大帝国。当铁蹄把他权力的版图扩张到东南亚、印度、乃至地中海的同时,也将一派豪情推入辽阔的大海。元代的航海家亦黑速失、杨庭壁、列边&iddot;扫马、杨枢与孛罗,都把船驶到印度与波斯。在茫茫大海上,他们是否感到还有另一种东西,朦胧又强劲地吸引着他们呢?一种隐隐约约蓝色的文明之光?

一条死寂、艰忍而古老的黄色之路,一条动荡、流畅而崭新的蓝色之路。中国人面临这样的选择;历史和人类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选择。

在海流呼啸着喷涌着冲上沙滩的刹那。定格。

我们已经明白了,不管是什么具体缘故,马可&iddot;波罗没有来到莫高窟,甚至在游记中只字未提,都在表明一个历史的事实:敦煌莫高窟度过了它骄傲的黄金期。在历史的斗转星移中,它失落了!

荒沙就是沙漠的黄土。它将历史所遗弃的事物轻轻掩埋起来。

弥漫的风沙。黄沙掩盖的丝路上的古城。楼兰、尼雅、且末、若羌、高昌。倾圮的泥屋,晒成白色的胡杨干枯的树干,全都半埋在沙砾中。流沙还在莫高窟洞窟前一点点堆积起来。

从元代末期,莫高窟走向寥落。

历史先是封闭自己的过去,然后再把它渐渐遗忘,那么,我们可别忘了。那封闭在十七号洞窟‐‐藏经洞那些文献呢?它是否在被封闭的那一天,就感到自己命中注定要被永久地与世隔绝了?

你当然会问,究竟是谁把它封闭在藏经洞中的?为什么?

藏经洞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谜,也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谜之一,自从它被发现的一百年来,一直无人破解。正因为它奇特、难解、根由无绪,才在众说纷纭中变得更加神秘和诱惑。

对于藏经洞封闭的原因,最通常的说法是为了躲避西夏的侵袭。根据之一是,洞中文献年限最晚的一份是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正处在西夏占领敦煌的前夜。根据之二是洞中的文献没有西夏文本,因此推定这是在西夏占领之前,为躲避西夏袭击,遭到损害,悄悄将这些宝贵文献封存在这个套在大洞窟里的小洞中。然后把洞口堵上,涂灰作画,掩人耳目。过后,逃避战乱的和尚没有回来,它便像古墓一样永远秘藏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