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老不读三国什么意思 > 第29章(第1页)

第29章(第1页)

以上可说是这场好戏的开场锣鼓。

它现在和鲁迅还没有关系,往后就有了。

还得往前推溯(1)

推溯到哪儿呢?

一九二三年春天。

这年年初,清华学校的学生胡敦元等四人,给胡适写信,怎样在短时期内得到国学的常识。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学习国学的时间不多,毕业后都要赴美留学,他们觉得有必要补上这一课。胡适是个好为人师的人,他自己就是清华毕业的,知道学生们的要求是真诚的,就很认真地写了一份必读书目。在序言中说:

这虽是一个书目,却也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做&ldo;历史的国学法研究&rdo;。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询问&ldo;治国学有何门径&rdo;的信。我起初也学着老前辈的派头,劝人从&ldo;小学&rdo;入手,劝人先通音韵训诂。我近来忏悔了‐‐那种话是为专家说的,不是为初学人说的;是学者装门面的话,不是教育家引人入胜的法子。音韵训诂之学自身还不曾整理出个头绪系统来,如何可作初学人的入手工夫?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不能不承认音韵训诂之学只可以作&ldo;学者&rdo;的工具,而不是初学的门径。老实说来,国学在今日还没有门径可说;那些国学有成绩的人大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来的。死工夫固是重要,但究竟不是初学的门径。对初学人说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在这个没有门径的时候,我会想出一个下手方法来:就是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用这个天然继续演进的顺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这个书目便是依着这个观念做的。这个书目的顺序便是下手的法门。(台湾版《胡适作品集》第七册第127‐128页)

这份目录甚长,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ldo;工具之部&rdo;,计有《书目举要》、《书目问答》等十四种。

第二部分为&ldo;思想史之部&rdo;,计有《中国哲学史大纲》、&ldo;二十二子&rdo;、《四书》等九十三种。

第三部分为&ldo;文学史之部&rdo;,计有《诗经集传》、《楚辞集注》等七十八种。

共计一百八十五种。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不到二百本书,下点工夫会看完的。有的书,说是一种,实则是一种汇集,比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看看这书名,就知道是怎样的一个容量了。

须提请注意的是,这个书目里有两部胡适自己的著作,一部是排在&ldo;思想史之部&rdo;之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部是排在&ldo;文学史之部&rdo;最后的《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如果说&ldo;工具之部&rdo;只是介绍做学问的工具不能算是学问的话,那么,可以说这个&ldo;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rdo;,是以胡适起,又以胡适终的。再就是,这个近二百种的书目里,除了胡适是活人外,其余都是死人,且是死了百十年以上的死人,也可说是古人。

于此可知胡适的自信与自负。

不光自信自负,还很负责。他觉得他的这份书目,不光可以让青年在短时期内补上国学这门课,&ldo;还可以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之用&rdo;。

胡适的文章怎能只给几个学生看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就完事呢。那就要在正式报刊发表了。小报小刊还不行,要发就得发在大报大刊上。《东方杂志》是当年影响最大的杂志,胡适便将这份书目取名《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寄了去。胡适的文章自然是一去就发,不会拖延的,于是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版的《东方杂志》第二十卷第四号上就登出来了。

上海的刊物登了还不算,胡适还把它拿到自己办的《读书杂志》(《努力周报》增刊)上发表。与《东方杂志》相差不到十天,登在三月四日出版的第十七期。这可是件大事。公布自己推荐的书目,是袒露自己的学术根底,也是对青年的一种无形的号召与指导。

也有人不服气。

谁?

梁启超。

在梁启超看来,这是自己的拿手好戏,怎肯让胡适独领风骚!

他俩是好朋友,那就商榷吧。

好在那几个清华的学生,当初也向他征答,大概他当时没当一回事,现在胡适的书目出来了,不免有点着急。其时正在京郊他的&ldo;碧摩岩揽翠山房&rdo;休养,顾不得回城中书房翻查,仅凭记忆,就开列出一个书目。从六月十四日起到二十三日止,分五次在《晨报副刊》登载。

显然看得出来,这个书目比胡适的那个要精粹些,也易于使用些。

且荡开一笔,让我们看看梁启超先生做学问的风采吧。梁先生的文章名为《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前面有个小序,是这样的: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今人读到此处,千万不敢糊涂,以为真的会&ldo;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rdo;。&ldo;错误&rdo;云云,只是客气话,真要有错,梁先生是不会拿出手的。梁任公之博闻强记,绝非常人可比。

真正的书目,前三期就登完了,后两期登的是附录三篇。其三便是《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也可以看出,他是在看到胡适的书目后,才开列自己的书目的。他认为胡适的这个书目不是一点不妥当,而是很不妥当,可说是&ldo;文不对题&rdo;。致错之由,一是不顾客观事实,专凭自己主观为立脚点,胡适自己正在做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这个书目正是表示他自己思想的路径和所凭借的资料。殊不知一般青年,并不是人人都要做哲学史家、文学史家。不做哲学史家、文学史家,这里头的书十有七八可以不读,真要做哲学史家、文学史家,读这些书又是不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