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三国乱世贴吧 > 第116章 朝堂之变(第1页)

第116章 朝堂之变(第1页)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酝酿。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却丝毫无法驱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息。

曹爽身着华丽的朝服,身姿挺拔地站在前列,意气风发得宛如一只展翅的雄鹰。他面向天子,朗朗奏事,那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然而,在他的言辞之间,专擅之意尽显无遗。他就像一个肆意挥舞权力大棒的人,诸多关乎国家命运的事务,竟全然不经与大臣们的商议,便自行决断。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狂热的光芒,那是对权力的贪婪与掌控欲望的外露。

朝堂下的大臣们反应各异。有的大臣眉头紧锁,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们对曹爽的专横跋扈深感不满,却又因曹爽如今的权势而敢怒不敢言。他们紧咬嘴唇,双手在袖中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却只能将那满腔的怒火强压在心底。每一次曹爽擅自决断,都像是在他们的心头划上一道伤口,鲜血淋漓却无法言说。

而另一部分大臣则是满脸谄媚之色,他们阿谀奉承着曹爽,就像一群围绕在主人身边摇尾乞怜的狗。他们的言辞中满是对曹爽的赞美之词,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设计的糖衣炮弹,试图讨好曹爽以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尊严,只有对权力的盲目追逐和对曹爽的巴结讨好。

司马懿静静地站在一旁,他身着深色的朝服,身姿沉稳如松,却又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平静的湖面泛起的一丝涟漪。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其中闪过一丝不满,那是对曹爽肆意妄为的痛心疾首。然而,他并未发作,只是像一位旁观者般,静静地看着曹爽在朝堂之上的“表演”。他的心中犹如明镜一般,清楚地知道曹爽这样的行为会将国家引向何方,但他也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如同一只潜伏在暗处的猎豹,准备在关键时刻一击即中。整个朝堂在曹爽的主导下,陷入了一种微妙而危险的平衡之中。虚线内容可以不读跳至下一章

---------------------------------

古代朝堂对峙的精彩描写范本

1。张说与武则天、张易之兄弟的朝堂对峙:

-“面对张家哥俩的无声威吓、武则天的咄咄逼人,张说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这是张易之、张昌宗逼我作伪证!在当时的天下,没有人敢和张家兄弟作对,和他们作对就意味着和武则天作对,和武则天作对就意味着轻则丢官、重则丢命。所以,张说的不识时务、不会配合,让所有大臣大惊失色,更让张易之、张昌宗气急败坏,他们反口就说张说是魏元忠谋反的同谋。”

-“张昌宗说:以前商代的伊尹流放商王太甲,周朝的周公代成王摄政。张说吹嘘魏元忠是当代的伊尹、周公,魏元忠是谋反,他也是想谋反!张说毫不退让:伊尹、周公是古代的贤臣,陛下您任用宰相,不让他们效法伊尹、周公,那要效法谁呢?张易之、张昌宗被张说驳斥得哑口无言。”

-“张说不慌不忙地对武则天说:陛下看看,当着您的面,他们都敢这样飞扬跋扈,您可以想象他们平时是怎样的作威作福、目无法纪、藐视大臣!我们这些臣子哪里还有活路!”

2。《琅琊榜》小说中的朝堂论礼:

-“满殿寂静,只闻呼吸之声此起彼落。太子与誉王目光如火,狠狠对视,分毫不让。老臣们有的皱眉沉思,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则左右观望,心中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莅阳长公主面色凝重,她深知今日之事关系重大,手心里不禁捏了一把汗。此时,那位鸿儒之首缓缓站起,他衣衫飘飘,神态自若,声音朗朗道:‘礼,乃国之根本,人伦之序。太子乃正统,当依礼制,居其位,行其权。誉王殿下虽有贤名,但终究非正统,不可越礼而行。’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誉王一方的臣子顿时按捺不住,纷纷出列反驳。‘如今陛下尚在,天下之事当由陛下决断,太子之位虽定,但誉王殿下德才兼备,为朝廷、为百姓立下诸多功劳,岂能以所谓的正统之名一概而论?’双方你来我往,言辞激烈,朝堂之上仿佛掀起了一场无形的风暴,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3。明朝言官与权臣的对峙(虚构示例):

-“朝堂之上,言官海瑞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直视着前方的权臣严嵩。海瑞大声道:‘严嵩,你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致使民不聊生,国家危在旦夕。今日,我海瑞便要在这朝堂之上,揭露你的罪行,让天下人知道你的真面目!’严嵩面色阴沉,眼神中透着狠厉,冷笑道:‘你一个小小的言官,竟敢污蔑本阁老?我严嵩为朝廷尽心尽力,你这是血口喷人!’”

-“海瑞丝毫不惧,从袖中掏出一叠证据,高举过头,说道:‘这些都是你罪行的证据,从你府上搜出的巨额财宝清单,你与官员勾结的书信,一桩桩,一件件,铁证如山!我等言官,上承皇恩,下为百姓,今日定要为朝廷除了你这奸臣!’朝堂上的其他言官们纷纷响应,齐声高呼:‘铲除奸臣,还我朝纲清明!’严嵩的党羽们则面露惊慌,想要反驳却又一时语塞。”

4。三国时期诸葛亮舌战群儒《三国演义》情节: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张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