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中庸谁讲的最好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所以,&ldo;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rdo;,就是人生本位开始,由人生本位你体悟了,就够了,了解了自己,也就是佛家说自己认识、明心见性。&ldo;察乎天地&rdo;,最后通法界,整个就了解了。比如在你自己心念之间先了解起,这就是道。

道的境界呢?真得了道的境界,那个胸襟气魄,&ldo;鸢飞戾天,鱼跃于渊&rdo;,包含宇宙,那个胸襟就是宇宙,自己个人胸襟就是宇宙,气象万千。一边学道,坐在那里打坐,愁眉苦脸,然后熬着,牙齿啊,那个腿酸的,那个就是要把《诗经》要改,&ldo;腿酸于定,牙咬眉痛&rdo;,那还是道的境界啊?牙齿咬到眉头痛,腿嘛在凳子上坐到酸得要命!哪还有&ldo;鸢飞戾天&rdo;呢?什么都没有了。不是道。

道是非常自在的,非常扩大,所谓&ldo;如坐春风中&rdo;,活泼泼的,这是道的境界。

跟着下来引用孔子的话,深刻加以解说:

&ldo;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rdo;

孔子说,道‐‐人之初,性本善,道就在你这里。你看,这句话,你们读过《六祖壇经》,就看到了吧?慧明禅师来追六祖,追到了,六祖给他赶得没有办法,把衣钵一丢,自己躲起来。慧明禅师先还是衣钵要紧呐,尽命尽力拿衣钵,拿不动,大概那个时候六祖身上带的强力胶,把它粘住了。神通。衣钵,一件衣服一个碗他就端不动了,也许虚脱了,跑高山爬上去,拿不动。然后他就叫了,他说&ldo;我是为道而来,不为衣钵。&rdo;六祖就出来,&ldo;真的?&rdo;&ldo;请你传我道!&rdo;所以,他叫他&ldo;不思善,不思恶&rdo;,就在这个时候,&ldo;哪一个是你的本来面目?&rdo;所以慧明禅师这样开悟了。开悟了以后最后还有一点点怀疑,去问六祖,他说五祖啊,老师、师傅传给你除这个以外,还有秘诀没有呀?还有密法没有?六祖说,有呀!他说怎么叫密法?他(六祖)说秘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呀!

什么叫密宗?个个有个密宗,密宗就在你那里。告诉你,你就是心了,心就是佛,你的心就是佛心,你找不到心嘛。所以秘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也就是孔子的话,&ldo;道不远人&rdo;,道就在你那里,&ldo;人之为道而远人&rdo;。人,一般人学道、学圣人,一听,第一反感;第二呢?相信,就会找一个道,没有事找事情做,在那里闭眉闭眼的,那真是很苦呀!咬起牙根在那里熬腿。他不知道,道并不远人,&ldo;人之(以)为道而远人&rdo;,拼命去找这个道,越离开你。所以,佛经上说:不增、不减。你超过了……

《中庸讲录》第三集

南怀瑾先生讲述

自己把道理没有搞清楚,以为道而远人,&ldo;不可以为道&rdo;啊!因此一般人不是加了一点,就减少一点,以这种方法来认识这个道,修这个道‐‐并不是在修道,错了!道就在你那里,这本来就是道哦!

下面引用了《诗经》,引用中国上古文化《诗经》:

&ldo;伐柯伐柯,其则不远。&rdo;

伐柯是干什么?砍木头。&ldo;柯&rdo;也是木头,木头的枝杈把它砍下来削好了以后,把它做斧头的、砍木头一个大斧头的把子,&ldo;柯&rdo;也是木头。古人作的诗,很妙,你不要看古人做的诗,就是不需要读书的,有什么感情在(就自然表达出来)。在山里头砍木头,换句话说,&ldo;伐柯伐柯&rdo;,我们用白话说:&ldo;砍啊!砍啊!&rdo;就是那么作的。你不要看到《诗经》‐‐哦哟!古诗啊!经典呀!经典是记载的古人&ldo;砍啊!砍啊!&rdo;那么你再用白话来写&ldo;伐柯伐柯&rdo;,(写成)&ldo;咔嚓咔嚓&rdo;(是)一样道理;你这样懂了,读古书很轻松。你要(是)跟着古人看注解,什么叫&ldo;伐&rdo;?&ldo;伐&rdo;者,砍也;什么叫&ldo;柯&rdo;?&ldo;柯&rdo;者木枝也;什么叫&ldo;枝&rdo;?&ldo;枝&rdo;者,树干也;什么叫&ldo;树干&rdo;?&ldo;树干&rdo;者,树杈也!哦,要写它几十万字,那就叫做书呆子!我是不会读书,我也不敢读书,对书呆子没有兴趣。所以我读古诗啊,我觉得很好,古人诗真做得好,&ldo;伐柯伐柯&rdo;,砍木头啊砍木头啊!就是这个事,就是在山上砍木头。

&ldo;其则不远&rdo;,怎么说呢?他说法则呀就在这里。砍木头砍惯了,看到这种木头,拿起斧头&ldo;咚&rdo;一下子就砍下来,砍惯了熟能生巧。那么在山里头砍木头,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嘴里一边念&ldo;嘿!嗬!&rdo;就砍下来了嘛!这很简单,就是&ldo;伐柯……&rdo;,就是这样。你以为做诗……没有特别的,就是这一套,因为我也会作诗,诗作会了以后‐‐开始是真在作诗,学做诗,这个字要换那个字,那个字要换……做会了以后,诗者&ldo;嘶&rdo;也,乱嘶就嘶出来了!用脑子想一想不是好诗,真的好诗不用脑子想的,想出来那是诗匠的诗,不是诗人的诗。诗人的诗不用脑子想,所谓灵感;什么叫灵感?就是&ldo;伐柯伐柯&rdo;,就是这样一件事。

&ldo;其则不远&rdo;,他说这个法则呀,摆在前面。那么怎么解释呢?

&ldo;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rdo;这个解释妙得很了!&ldo;执柯以伐柯&rdo;,拿着一个斧头,然后像我们这些(人)到山里头割草、砍柴,我们一定会干出这种事情来,因为没有砍过嘛,人家拿把刀给你,这个要怎么砍啊?然后看着这个树,&ldo;睨而视之&rdo;,盯着这个树,砍这里啊?怎么砍啊?砍这里啊?砍下来!砍了半天也砍不下来,也砍不下去。

&ldo;执柯以伐柯&rdo;,拿着木头又去砍木头,&ldo;睨而视之&rdo;,&ldo;睨&rdo;,中国字很多,眼睛看的很多字都是眼睛旁,所谓&ldo;穷睇眄于中天&rdo;《滕王阁序》那个&ldo;眄&rdo;字,就是那么看(师示);&ldo;瞻彼淇澳&rdo;那个&ldo;瞻&rdo;就是这样看(师示);&ldo;回眸一笑百媚生&rdo;的&ldo;回眸&rdo;就是这个斜起来那么一撩(师示,众笑)。每一个字啊,每一个&ldo;目&rdo;字旁边啊,看那个形容那个眼睛看法不同。这个&ldo;睨&rdo;呀,那个眼睛瞪起来看,仔细打靶子,这个样子谓之&ldo;睨&rdo;。你要每个字要说清楚,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字要认得。

他说砍木头,哎!我们这个外行砍木头拿着斧头,眼睛瞄着瞪着,就想一刀就把它砍下来,结果啊,树皮都砍不掉。所以&ldo;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rdo;哪!你越看越下不了手,砍不准。这个话你说是解释什么?你拿什么解释一个大概?最会讲的、乱吹的也吹到我这个样子为止了,没有办法解释,只好借用。借用什么?(借用)禅宗做以解释,这就是说人本来有道,这个道,人找不到道,禅宗有个比方:&ldo;骑牛觅牛&rdo;,你骑在牛背上说:&ldo;我牛在哪里呀?牛在哪里?&rdo;就是骑牛觅牛的道理。他说&ldo;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rdo;拿禅宗一解释,完了!就是形容人骑牛找牛,你永远也找不到。

换句话说,人本来在道中,人本来有道,自己认不得自己心性就是道,偏要去修个道、找道,你一辈子也修不好了。所以修道永远没有看到人修成功,你在道中去修道,你怎么去找?所以由此你懂了以后,原来我们上古老祖宗的文化此道早就晓得了,不等禅宗兴起,已经都懂了。那就是&ldo;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