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举国百姓摩拳擦掌,将军们也是擦亮了兵器,就在日出光芒照耀大地时,同样休养生息的匈奴们又来了!
兵器矛头从东面转向了西北面,城里的人还殷勤盼望着,他们这种全靠手脚吃饭的小老百姓顿时叹了口气,拍拍灰上船打渔去了。
这仗一连打了许久,家里打酒人从房家儿子变成了房家长孙,自然也不盼望了。
大概很少有生人过来打听,一家子也从未这样款款而谈过,一顿饭下来羲和几乎没有说话。反而是听着房家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还有房家祖母不时给她夹菜度过的。
羲和习惯了一个人享受美食,乍一下热闹还有些别样的感觉。尤其是这渔民人家做的海鲜,做法简单却滋味不同,还有些别样的鲜味,羲和尝了一口不太习惯,结果刨着饭吃了几口便尝出味道来了。
房祖母看她喜欢,就不停的夹,说她出行在外这么瘦,肯定吃了很多苦。
羲和笑盈盈的用碗接过,看着小口酌着很是享受的房祖父道,“这么说来,最远的便是南面的小岛?”
酒后的房祖父脸上熏得红通通,闻言得意点头,“可不是吗?这除了小岛还有什么?照说还不如张大人西去之地,那才是真的好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 和基友聊了一下,感觉本文真的很长等后面看情况,再开个第二部算了。
嗯,有点心动。
第177章丝绸之路(十四)
海上除了小岛有什么?
光是这话就足以证明房祖父的见地和人生。
羲和没有吭声,事实上她也不敢大包大揽的说海里小岛到底有什么?毕竟丝绸之路十分出名,也是最早期的国际化贸易,为了经济文化都贡献了许多。别的不说,她念念不忘的番茄黄瓜芝麻辣椒等吃的,那全都是穿山跨海好不容易才换来的。
记得在战国的时候南面除了楚国,还有几个小国尚在,像缚娄古国这种极偏的小国后世根本无人得知。倒是关于海上贸易,羲和忽然想到了南越国。如若是正常发展,就算国家灭亡,但是在如今秦国的管辖之内,他们当年的造船技术和贸易绝对还在。秦国能够这么自然顺利的发展海上贸易,说不定也有原南越国的贡献。
羲和想问,但是想这小国家活下来也是数年就改名字,房祖父怎么可能知道?
再说南越国也并非这个名字,本来是两个地方相合才有的名字。
想想自己之前换到的丝织品等,羲和也慢慢地听得出神了。等到饭后差不多了,羲和这才道自己只住小半个月,石台上的流寇她来之前就丢到了山上。要是他们不服,就登门上前拜访一番,总而言之他们也不再有后顾之忧。
房祖父顿了顿,想她也不像长住的样子,便道,“女子既然不长住,屋子里也不好装置太多,不如往后就在咱们家吃了?”
“劳烦了。”
“那些流寇的兵器卖了些钱,女子过来吃是应该的。”
羲和恍然想起,“路上来时是有几家人叫吃饭,我当时都应了。”
房祖父闻言哈哈大笑,“那就看咱们哪家饭香好吃!”
其实,我每家都吃一遍也不怕的。
羲和担心吓坏了村里人,心里窦疑太多便遗憾的没有说出。和房家人道辞后,她回去的路上斟酌起来。她本意是打算自力更生,不去劳烦蹭饭,只要打听了大概情况再打一艘船离开就是。
可惜计划跟不上变化,她怎么也没料到汉国处境这么糟糕,也难怪秦国愿意分一块土地给他了。
从某方面而言,汉国只是大一点的诸侯国罢了,依旧在秦国的辖制之内。只是收了就要为其出兵打仗,尝到了甜头的赵家皇帝宁愿给刘家一点表面风光,站在后面开开心心的收点送礼就好。
汉国官方都被管着,她这一人叮叮当当造船下海,只怕还没多远就被针对地泡在海里发涨了。
虽然她会游泳也不会死,但终归样子太难看了,丑拒。
这么推算在弯角村的日子也留显得无事可做,也不用担心干活后肚子饿,还要自食其力的做饭。
羲和特意在石台上站了好一会儿,身后始终没有人再来,不免怏怏回屋去了。
一夜相安无事,羲和这日特意早起观望日出和海里已经在忙碌的渔民。晨起时分正好是鱼儿们在水面上呼吸跳跃的时候,只要不是太笨的人此时都能有所收获。
家家户户村人都起来了,羲和看着那好看的日出,暗想要不去镇里添置点东西,将此画下来也好啊!
毕竟这里依山伴水,从她的角度还能看到秦国在半岛上的船只,光是眺望就让她有些蠢蠢欲动。
房阿母特意来送饭,就看着羲和站着一动不动,方才太远她还以为是女子晾的衣裳。
渔民吃的最多就是海里的,一来方便不用去买,二来这也是实打实的肉。数百年来的靠海生活,也让他们有了一套独有的烹饪技巧。可能房家人早就吃腻,还盼着想吃走兽肥肉,反之羲和来此就是想来尝点海鲜。
一碗海鲜面,还有一张饼,羲和吃的很香。
本来一碗面就够了,但前一晚羲和的筷子没停过,想她是舞刀弄枪有武术的人,这才按着家里男人吃饭的胃口来添。即便如此,羲和也很快吃完了,还问打渔的什么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