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婆罗门教的思想和行事不能使他在精神上获得解脱之道,最后舍弃王位出家修行。
于是有了佛祖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约在诸夏春秋年代,在世时讲大乘法会也并非很成功。有些声闻无法理解信受,中途退出也是正常。
大乘教法强调慈悲与平等,提倡不食肉主义,戒杀放生,慈悲为本,强调慈航普度的菩萨行行愿,强调不分出身、贵贱、种族、国家的众生性智平等,乃至众生均可往生极乐国土。
在阿育王时代,因为这些信仰与理念,大乘佛教成为流行并与小乘教法开始分化。但是其中众生平等性智,诸菩萨众慈悲普度众生的概念,以此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不说婆罗门教的根深蒂固,就是诸夏多地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可偏偏人家懂得融会贯通,不断分裂并发展,最后发展到世界各地都有信徒。
羲和虽然不屑,心里却有些佩服。
不过都是为了一窥宇宙真相,道教也并不比着差了多少。
道教更重修身养性,就如鬼之一事信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先降伏抓捕,能超度的超度,不能超度的再打散魂飞魄散。而佛教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所以大慈大悲一律超度到佛国净土。
羲和认真的旁听,在心里默默地做笔记,再仔细的对比其中高低好坏。毕竟时间上的差异,佛教也不是后来完全完善后的样子。
从某方面而言,认真对比后也是错漏百出。
尤其是看着旁人恍然大悟,满眼仰慕敬佩,羲和眯了眯眼。
老大等人暂做休息,尤其是几个晕船不醒的,虽然后来强迫着接受了一点,但整体而言还是晕头转向的,精神上也需要休息。
等事情都忙完了,再走到主人屋前的时候,发现赫里尼克等人也在。
老大拿着一口半生不熟的外语,“王子好。”
赫里尼克点头,“风姑娘不在这里。”
老大自然知道主人的名字,再看身后仆人摇头,“不在?”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会去哪里?
想着自家主人要么在车里懒着,要么就坐不住的四处打转,老大有些头疼。他下到楼下去等,毕竟主人言语沟通没有问题,说不定一会儿就回来了。
赫里尼克也跟着坐下,两边人等了许久都不见动静。又看人指指点点着那边,不由拉着客舍小二问。
客舍里小二会说几处的言语,笑道,“那是佛教说法传教,和你们一起来的那个好看的女子,刚才就咻的跑去那边了。”
这倒是意外之喜。
老大等人对传教不感兴趣,但听说羲和在那,便起身要过去。
赫里尼克也是,交易买卖的事情不需要他亲自去办,所以闲余时间还是很多的。再加上他们认识路,一众人不约而同的跟着走向人群集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