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梦回大唐喊麦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ldo;你很喜欢孩子吗?要知道那并不是你的&rdo;李恪看着李治眼中因为提到李忠是散发的光彩问,他不喜欢李治因为别人露出的情绪,在发现自己的心思之后更甚,对李治的独占欲更强,可是却不能表现出来,怕别人发现,也怕被李治发现,这份恋情在他没有足够强大之前他不想表现出来,因为知道这会给他和李治带来什么。

;李治苦笑的看着李恪,&ldo;三哥非得这样提醒我吗?&rdo;他的心中已经够别扭了&ldo;我也知道这样,但是他毕竟是&lso;我&rso;的孩子不是吗?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其矛盾不已还不如接受的好,反正养一个孩子也不是太难,看着他成长也是很有乐趣的事情&rdo;

&ldo;你能想通最好&rdo;李恪压下心中的不适,这样做是最合适的,一个孩子是没有什么,可是太子宫中的女人却是太多了,他虽知道李治对她们没有什么,可是难保就不会发生什么,要知道李治现在的年龄正是容易动情的时候,&ldo;九弟可曾想过再选妃子?&rdo;

&ldo;三哥是在说笑吗?我现在还小,不想考虑这样的事情&rdo;未成年生子已经是够打击他的心脏了,他不想在给自己找那么多的麻烦,现在也没有心情想这些,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他也许会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

&ldo;都已经是父亲了九弟还能说自己小吗?&rdo;听到李治的话李恪心情好了不少,语气中夹杂着调侃,最好他永远都没有纳妃的想法。

怎会听不出他的调侃,李治轻笑&ldo;我是不小了,在现代的年龄比你还要大,那么你是不是也叫声哥来听听&rdo;

他这副摸样自己能叫出来才怪,李恪转移了话题,&ldo;我们去看李忠吧&rdo;

☆、第九章:关中大旱一时急

第九章:关中大旱一时急

贞观十七年,至秋不雨,关中大旱。李世民下令奖励打井修渠抗旱,一个月后又亲往郊外巡视,了解到自己下令打井修渠一个月了,百姓还不知此事,很是愤怒。

&ldo;岑文本,打井只是朕已说了一月有余了,为何关中百姓仍没有打出一口井,你们中书省是做什么的?&rdo;朝堂之上李世民愤怒道。&ldo;朕亲自交办的事情都敢如此怠慢,公文如今才穿到州中,拿药再传到县里要等到何时?等到秋后在打出井来,又有何用?&rdo;

&ldo;是臣督促不利,请皇上降罪&rdo;岑文本垂首道。

李世民冷哼一声,又向着房玄龄道&ldo;听说关中百姓开始逃亡山东去了,潼关守将为什么不进行阻拦?&rdo;

&ldo;不是他们不阻拦是臣不让他们阻拦,自古以来关中灾难,灾民东出,山东灾年,灾民西进,百姓早以习以为常,可是今年在旱灾比往年都大,灾民也大大超出往年,若是把灾民悉数堵截,秋后关中必将四处都是灾民,将危害京畿,臣是想让灾民东输,以缓解关中的压力&rdo;

李世民拍案而起&ldo;京畿,你们就只想到京畿,这个手掌大的地方,隋朝是如何亡的,就是因为灾民遍地,最后这些灾民凝结在一起,成了流寇酿成了祸患,前车难道还不足以为鉴吗?自武德九年我大唐也是灾情严重,所幸的是还没有造成大乱,若是不防微杜渐,迟早会遭致蚁溃之灾,所以潼关必须堵起来,关中灾民一律不许外迁&rdo;

&ldo;皇上&rdo;房玄龄疾首继续劝解&ldo;要三思而行啊,潼关不堵,灾民三三两两的东进,总不至于全部崩溃,若是堵上这个通道,万一抗旱不及,到时上百万灾民聚集在潼关关前,要想在疏导他们就不知要费上多大的周折了&rdo;

李世民冷冽的目光扫过朝堂之上的大臣,&ldo;朕在长安,你们也在长安,六部官员在长安,尚且堵不住这些灾民,到了山东那些州县又如何堵得住?&rdo;慢慢的坐下身,李世民不愠不火的道&ldo;别忘了天下各州因为战乱四起灾情严重,百万灾民东进如飞蝗漫野,他们走过的地方还可能会出现新的灾民,到头来关中人口尽失,山东又起纷乱,大唐会成为何种模样?&rdo;

听到李世民的话朝堂之上一片肃然,沉默片刻长孙无忌走上前到&ldo;皇上臣等知道皇上是顾全大局,但是臣以为房大人之话也不无道理,丰收之年观众可以养活三四百万人口,而今年大旱来势凶猛,皇上臣算过一笔账,如果旱灾继续,就会有一半的人口没有粮吃,那就是一百多万人,如果不让他们离开,那朝廷就要为这一百多万人解决一年口粮之事&rdo;

&ldo;可是如今,朝廷要养几十万军队,还有大量的糙原南迁百姓,如此多的粮食,皇上我们又该去哪里筹集?要是筹不到粮食,这上百万的灾民要么饿死,要么成为反贼被朝廷杀害,总是不管怎么死,都将是大唐的一幕惨剧啊&rdo;说到最后长孙无忌仿佛看到了那时的景象,面上尽是不忍之色。

但是李世民却扬手止住他继续说下去,勾起了一抹冷然的笑意&ldo;你给朕算账,那么朕也给你算一笔账,如果各级官吏同心协力,组织关中人口十户人家打一口井,再组织百姓多多的修沟渠,把泾渭之水引来,就算长时间不下雨那些沟渠也可以大致养活是五十万的百姓,朝廷再从各处节省从南方设法调来粮食也可以解决五十万灾民的口粮,至于另外的四五十万人口的粮食,朕就不信老天真的会那么狠心,定会给他们一条活路,相信再过不久就会下雨了&rdo;

&ldo;儿臣以为父皇所言甚是&rdo;李恪上前一步,&ldo;灾民逃荒已经成为积习,从汉末至隋朝都没有能够真正止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一朝每一代都没有真心的想要帮助灾民渡过难关的,灾民们只能自谋生路,历年积累,他们是越来越害怕灾荒,越来越不相信朝廷,一旦有什么风吹糙动他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抛家舍业的亡命他乡,所以这关中大旱才短短的时间久走了两万多人&rdo;

李恪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在认真的聆听继续道&ldo;父皇,儿臣以为关中旱情虽然严重,但是如果父皇的决策得到实现,那就是大利,利就在于父皇根治的不是一年的旱灾,而是几百年以来逃荒的旧俗,如果连如此大的旱灾我们都能让百姓安然渡过,以后在有什么灾难百姓也不会怕了,就敢也会愿意留下来抗灾,这样下去天下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大唐江山才能真正的永固了,儿臣相信人定胜天,我们一定能够渡过这次的大旱&rdo;

&ldo;吴王说的好,人定胜天&rdo;李世民终于露出了笑容,&ldo;打仗靠的是一口气,应对荒年靠的也是一口气,自今日起关中抗旱就是朝中第一要务,朝野要上下同心,共同对抗这次的旱灾,朕就不信打井要比消灭敌人还困难?修沟渠要比攻城池要费力,更不相信苍天会对我大唐如此的残忍,非要把我们旱死不可?&rdo;

商谈过后李世民立即下令封堵潼关,并赏钱让老百姓打井,不过打井之事仍然是进展缓慢,潼关有在短时间内积聚了上万灾民,甚至出现灾民与潼关守将冲突的现象,李世民闻信后大怒。

&ldo;皇上,打井之事进展缓慢不是没有原因的&rdo;长孙无忌躬身劝解&ldo;现在灾情严重,粮价暴涨。两千文钱才能买一点粮食,老百姓焉能下力气去打井?&rdo;

&ldo;这么说打井的事情要停下来吗?潼关前得灾民聚集的越来越快,迟早会出大乱的&rdo;李世民的目光愈发的阴沉。

&ldo;皇上&rdo;房玄龄道&ldo;洪水若要来挡是挡不住的,臣以为还是趁着灾民没有凝结酿成霍乱,早些疏导为好&rdo;

着绕来绕去又绕了回去,李治上前道&ldo;父皇儿臣以为现下是浅贱粮贵,所以赏的钱并不足以让百姓安心,不如改赏钱为赏粮,这样老百姓定会下力气去打井,关中水井遍地,老百姓才能稳定下来,聚集在潼关前得灾民自然也就会散去。&rdo;

没等李世民开口,房玄龄就提出疑问&ldo;此计虽好但是却难以落到实处,从难道运粮的速度来看只能勉强维持军粮与南迁灾民所需,那里还有余粮赏给关中的百姓&rdo;

李治在刚刚开口时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ldo;父皇可以征粮打井,俗话说&lso;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rso;旱灾对普通的老百姓虽然是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对于那些大户却不算什么,他们家中定有不少的存粮&rdo;

李世民思量了一会点头同意&ldo;你们立即推荐一个人领这项差事&rdo;

这是一件得罪权贵的事,没人会愿意出面经办,大殿上顿时沉寂,许久在李世民的眸色愈加阴翳的时候岑文本开口道&ldo;臣以为这项方案是太子殿下提出的,所以交予太子殿下来办最为合适&rdo;

&ldo;父皇&rdo;听到岑文本把李治推上来,李恪未加考虑向前请命&ldo;儿臣愿意担此重任,在一月之内儿臣定当征粮五十万石交予父皇&rdo;

&ldo;好,恪儿有如此决心何愁征不到粮食,征粮之事朕准许你便宜行事,用这些征粮打五十万口井,修三十里沟渠&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