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元王朝连续剧全集在线播放 > 第274章(第1页)

第274章(第1页)

也先不花曾有意东进与元朝争夺,元仁宗皇庆三年(1313)在天山东部被元军击败,遂停止向东的军事行动。1315年,怯别统率大军转而向阿姆河以南的伊朗高原进兵。

也先不花和怯别死后,东、西部分别由他们的两个兄弟笃来帖木儿和塔尔麻什里管辖。并曾以大军侵入印度,取其北方诸州,围攻德里。这时的察合台汗国已达到了发展的巅峰。

笃来帖木儿之后,继立者先后为不赞(1334)、靖克失(1334-1338)、也速帖木儿(1338-?)、阿里算端(1340-?)、孛罗谟罕默德(1342-?)、哈赞(1343-1346或1347)、答失蛮察(13467-1347)、明安忽里(1348-1358)、帖木儿沙诸汗。这时,察合台汗国进入衰微阶段。诸汗在位时间都很短暂,其中的阿里算端和答失蛮察则是窝阔台后裔。突厥贵族的势力逐渐控制了河中,察合台汗只是他们所立的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画扇1358年,突厥贵族发生内讧,察合台后裔秃黑鲁帖木儿(图黑鲁铁木儿)在蒙古朵豁剌惕(杜格拉特)氏贵族的支持下,进兵河中,击败了突厥贵族,迫使他们归顺,然后留下自己的儿子叶里牙思火者(又作伊里亚思)为河中总督,收回了察合台系对河中的统治权。但是,叶里牙思统治的时间并不长,当初追随秃黑鲁帖木儿进攻河中的蒙古巴尔拉斯家族的帖木儿(又被称为跛者帖木儿、瘸子帖木儿或帖木兰)打败了蒙古军队。驱逐了叶里牙思,另立察合台系宗王哈比勒沙为傀儡。1370年,帖木儿宣布自己为君主,正式登上王位,处死了哈比勒沙。察合台汗国被肢解。

叶里牙思逃到阿力麻里后,继其父秃黑鲁帖木儿为汗。并在蒙古朵豁刺惕家族的支持下,同跛者帖木儿争夺河中。他死后,朵豁剌惕家族的卡玛鲁丁一度夺取了察合台后裔的王位,卡玛鲁丁死后,秃黑鲁帖木儿最小的儿子贺则尔霍卓(黑的火者)作了这个残存的察合台汗国的王。他不得不承认河中跛者帖木儿的地位,并通过和亲的方式,与他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谅解。这时的察合台汗国事实上已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由黑的火者控制的残存的察合台汗国,在《明史》中被称为&ldo;别失八里&rdo;。

注释1《世界征服者史》第一部分4。

2刘迎胜《阿里不哥之乱与察合台汗国的发展》,载《新疆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3《史集》第二卷《成吉思汗的儿子察合台传》。

4《史集》第二卷《成吉思汗之子拖雷汗之子忽必烈合罕纪》。

5李一新《察合台汗国的历史分期》,载《贵州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参见(苏)巴托尔德《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

科举废行元太宗窝阔台九年(1237),中书令耶律楚材建议以科举选士1,被采纳。八月,&ldo;下诏命断事官术忽角鲁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rdo;。诏书称:&ldo;其中选儒生,若有种田者纳地税,买卖者出纳商税,张开门面营运者依行例供差发除外,其余差发并行蠲免。……与各住达鲁噶齐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当着。宜后依照先降条例开辟举场,精选人仕,续听朝命。&rdo;2第二年(元太宗十年戊戌,1238),&ldo;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路长官同署公事&rdo;。得士凡四千三十人,称戊戌选。按当初耶律楚材的设想,是以此为开端,逐渐恢复科举选士制度。戊戌选合格者便取得了进一步参加&ldo;精选&rdo;的资格,而再辟举场,则可取其中精英人仕。戊戌选是精选的初试或预试。但这次的选举安排并没有按计划进行,因&ldo;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rdo;3,由耶律楚材建议的恢复科举取士的尝试竟以失败告终。中选的四千余人中可考者约二十人。其中杨奂试于东平,赋、论皆为第一名,授官河南路征收课税使,兼廉访使;赵良弼授赵州教授;许楫为中书省架阁库勾当,兼承发司事;雷膺被史天泽任为万户府掌书记;张文谦试于大名,中选后得复本户徭役。

此后,科举取士停废多年,不曾被提及。直至元世祖即位后,在积极推行汉法的同时,也曾反复多次议论恢复科举。

至元初年,丞相史天泽提出恢复科举,但未予施行4。

四年(1267)九月,翰林学士王鹗等,请行选举法,&ldo;远述周制,次及汉、隋、唐取士科目,近举辽、金选举用人,与本朝太宗得人之效&rdo;。以科举取士为当时切务。世祖诏中书左三部与翰林学士议立程式,似有意恢复,后又因&ldo;有司难之,事遂寝&rdo;5。但有关恢复科举的问题看来一直是在议论和筹备中。七至八年间(1270-1271),礼部拟定以词赋、经义二科取士,尚书省拟罢词赋,用经义、明经等科,举子需由品官保举方许入试。

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请实行贡举。因知世祖对佛教的态度是重教而轻禅,为迎合帝意,竟将儒与佛教相提并论,称&ldo;科举类教,道学类禅&rdo;6。殊不知忽必烈看重的是治国之术,对儒生&ldo;日为词赋空文&rdo;深怀不满。于是,他召宰臣廷辩,并对符宝郎董文忠说:&ldo;汝日诵《四书》,亦道学者。&rdo;董文忠素不善诗,也不必求通过科举入仕,故回答说:&ldo;陛下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而为诗赋,何关修身,何益治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臣今所诵,皆孔孟之言。焉知所谓道学!而俗儒守亡国之习,欲行其说,故以是上惑圣听,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国之意也。&rdo;7参加这场廷辩的还有姚枢、许衡。因科举实行几代后,其本身的流弊也逐渐暴露,读书应试者死守章句,专心于场屋程文,不通世务,难成治国之才,科举选拔人才的实际作用已大大减弱。当时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甚至有人把金朝的亡国归咎于崇儒。故在当时拥有很高威望的许衡也并不热心科举而主张大兴学校以培养、造就人才。元世祖需要的是务实治国之才,也认为&ldo;科举虚诞&rdo;。对许衡、董文忠等的意见和倾向自然容易接受,因而对科举一直缺乏热情8。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