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元王朝60集全部播放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1272年秋,元军因襄阳围久未下,决定先取樊城,以夺宋师军心。至冬,元军断木沉索,焚毁汉水上的浮桥,对樊城实施攻坚战。他们用巨型的西域抛石机&ldo;回回炮&rdo;猛击樊城,在樊城四周同时发起进攻,先后从三面攻破内城。1273年2月初,樊城宋守军巷战失败。城南尚未战死的军民,被元兵悉数屠戮。

从军事上讲,樊城失守并不对襄阳的存亡造成什么重大的影响,但它却极大地强化了襄阳守军因孤立而产生的绝望感。襄阳现在真正是危在旦夕了。

元军克樊城后,立即移攻城回回炮于襄阳城下。这时城内粮食尚可支撑,衣装、薪柴则都已断绝。时值冬末,军民被迫拆屋居作柴烧。襄阳守将吕文焕每次上城楼巡视,总是忍不住&ldo;南望恸哭&rdo;。

2月,元军用回回炮轰击襄阳,打中城内谯楼,军心大惊。吕文焕困守襄阳首尾六年,战至兵尽力竭,被迫降元。这时距离樊城之破不足20日。当时人作诗曰:&ldo;吕将军在守襄阳,襄阳十年铁脊梁。望断援兵无消息,声声骂杀贾平章(指贾似道)。&rdo;诗歌批评宋朝当局坐视襄阳孤军苦守,这一点不尽符合事实,但它表明舆论对吕文焕不得已而献城出降,颇抱同情之心。

襄樊之役再一次集中地暴露出宋军的虚弱。在前方有过作战体验的元朝高级将领,纷纷建议忽必烈乘这个机会全面攻宋。襄樊前线统帅阿术说:&ldo;臣略地江淮,备见宋兵弱于往昔。今不取之,时不能再。&rdo;阿里海牙说:&ldo;荆襄自古用武之地。汉水上游已为我有,顺流长驱,宋必可平。&rdo;忽必烈让相臣们讨论,却久议未决。阿术于是再谏道:&ldo;如今是明主君临天下,却放过这个衰乱的小朝廷不去征讨。臣恐怕今后再想攻宋。只会比今日更难了。&rdo;根据夸扬阿术功德的他的庙碑碑文记载,忽必烈听到这番议论后大喜,他说:&ldo;你的话正好符合我意。&rdo;元廷乃决意大举灭宋。

实际上,还有两个人,应当对忽必烈的决策起到更关键的促进作用。一个就是襄阳降将吕文焕。他的哥哥吕文德生前曾是宋朝&ldo;声望、知略高出流辈&rdo;的名帅。沿江一线将领,很多人是吕氏旧部。吕文焕本人长期在前线带兵,对南宋江防也了如指掌。他虽然以李陵自比,表白自己力屈而降,心中犹不忘报宋,但时迁势转,终于身不由己。当时人作诗嘲讽他说,&ldo;须知李陵生,何若张巡死&rdo;。廷议之前,忽必烈驿召吕文焕至大都面谈,显然使他对灭宋信心大增。元朝人乃至把宋的败亡归因于刘整、吕文焕之降,说若无刘整,元朝无由知宋之虚实;若无吕文焕,则元军&ldo;无以周知渡江之谋&rdo;。另一个人是德高望重的史天泽。他显然也赞成灭宋,对忽必烈说,只要命一蒙古重臣都督诸军,&ldo;则四海混同,可计日而待矣&rdo;。他虽已年老,仍主动请命,自谓作一个副帅,&ldo;犹足为之&rdo;。一个多世纪前,在金朝做官的北方汉人,大多数都强烈地反对金军进一步渡淮灭宋。因为金朝从北宋手里抢得中原,逼宋南迁,华北汉人尽管可以心安理得地&ldo;各事其主&rdo;,但对南宋多少总还有一点&ldo;父母之邦&rdo;的认同心情。元朝在中原取金而代之,北方汉人完全将南宋看做是&ldo;使介交通&rdo;的&ldo;与国&rdo;。所以只要力所能及,对&ldo;席卷三吴&rdo;再没有什么其他犹疑之心了。

襄樊之役结束的次年,即至元十一年(1274)三月,元廷调兵数十万,以伯颜、史天泽(不久因老疾召还)、阿术、吕文焕行省荆湖(后改为河南行省),由江汉图宋;以合答、刘整、董文炳行省淮西(后改为行枢密院,由河南行省节制),驻扎淮水之上的正阳,南逼大江,截断宋在沿江设置的东、西两大布防区之间的联系;淮东元军则由察罕统帅。这样就形成以伯颜为主力的三路灭宋态势。七月,伯颜等将领到陛前向忽必烈面辞。忽必烈以本章开头的那段话训谕诸将,要他们取法北宋攻灭南唐时的主将曹彬,以&ldo;不杀&rdo;取江南。九月,伯颜从襄阳前线沿汉水趋郢(今湖北钟祥)。元王朝大举灭宋的战幕掀开了。&ldo;太后传宣许降国&rdo;

恰恰是在元廷发表建荆湖、淮西二行省伐宋的前一个月,南宋权相贾似道的母亲胡氏去世。贾似道居丧的三个月,本应当是宋政府加紧备战部署的关键时日,但这位皇帝的&ldo;师臣&rdo;要尽孝道,按常例不署理军国重事,朝廷竟在束手观望中任时光白白流逝。七月宋帝度宗死去。在大都,伯颜正为离朝南征陛辞;在南宋的&ldo;行在&rdo;杭州,将相们却弃国是于不顾,忙于举朝缟素,表白各人的忠君之忱。

对国难置若罔闻、&ldo;从容如常时&rdo;的惊人麻木,似乎是南宋一朝权相专制、党派间互相攻伐和虚伪的道德化政治共同培育的产品。小朝廷苟安于一隅,&ldo;直把杭州作汴州(指北宋首都开封)&rdo;。国用不敷,甚至向民间&ldo;预借&rdo;赋税达十多年。民间骂他们把西湖当成了糟蹋民脂民膏的&ldo;销金锅儿&rdo;;还有人作诗,讽喻气量狭小、没有远见和长久之计的政府是&ldo;小小人家短短桥&rdo;。

这个&ldo;小小人家&rdo;在最后十多年中,差不多完全被操纵在贾似道的手里。1259年忽必烈从鄂州前线退师,主持荆湖防务的贾似道以&ldo;诸路大捷&rdo;、&ldo;江汉肃清&rdo;上奏,名声大震,入朝为左丞相。他很快步入权势的巅峰,在集百官议事时,居然能厉声斥责他们:&ldo;诸君若不是似道提拔,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rdo;以至时人有&ldo;辇毂谁知有赵皇,宫廷也只说平章&rdo;的诗句。杭州有1,6万名太学生,以道学相标榜,经常用匿名诽谤、散发&ldo;揭贴&rdo;(即传单)等手段制造政治风潮。他们虽然难逃&ldo;空谈误国&rdo;之咎,却对权臣多少有一点制约的作用。但贾似道在当政期间,竟然能有本领笼牢一时名士,以虚崇道学而使太学生沉默不言。高压和利诱严重地腐蚀了政府回应各种刺激的必要弹性。南宋虽未亡国,国内却早已弥漫亡国气象。&ldo;楼台突兀妓成围,正是襄樊失援时&rdo;。整个朝廷就这样在文恬武嬉中坐待灭亡。甚至当襄阳失陷,元军旦暮伐木造船,整兵练众,预备渡江时,宋朝的沿边守帅中仍有人认定&ldo;渔舟如叶,江涛浩渺&rdo;,北兵必定攻不破&ldo;长江天堑&rdo;。朝政掌握在这样一班君臣手中,虽然兵力并不弱小,虽有军民一城一池的英勇抵抗,终于不可能挽回亡国的可悲命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