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张之洞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办完王夫人的后事,张之洞开始张罗赴晋事宜。他巴望早点到山西去,这不仅是他急欲借一方土地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同时也想离开这个令他时刻触发旧情的庭院,尽快让繁剧的政务来冲淡锥心的悲痛。

这一天午后,张之洞正在书房里清理书籍,准备挑一些随身带去。正在这时,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了进来。

&ldo;老弟,还认得我吗?&rdo;来人拍了一下张之洞的肩膀,爽朗的川音中充满笑意。

张之洞回过头来一看,不觉大吃一惊:&ldo;秋衣,原来是你,好多年不见了!&rdo;

&ldo;是呀,自你离开成都后,五年了,再也没有见过面。&rdo;秋衣在书桌边的椅子上坐下后又问:&ldo;弟妹呢?都还好吧!&rdo;

&ldo;好什么?&rdo;张之洞沉重地低下头来,轻轻地说,&ldo;她已故去一个月零三天了!&rdo;

&ldo;什么!&rdo;秋衣刷地站起来,惊讶得睁大了眼睛。&ldo;这是怎么回事?她还只有三十几岁吧!&rdo;

&ldo;唉!&rdo;张之洞悲伤地叹了一口气,把王夫人去世的事简单地说了几句。

&ldo;多好的一位弟妹!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样走了呢?&rdo;秋衣一个劲地摇头叹息,&ldo;怪不得你又黑又瘦,气色很不好。弟妹的灵位摆在哪里?我去瞧一瞧,鞠个躬,也算尽个心意吧!&rdo;

王夫人的灵牌,暂时还安放在张之洞的卧房里。张之洞将秋衣领进卧房,对着王夫人的灵牌,秋衣整衣肃容,默默地三鞠躬。望着眼圈已现湿润的老朋友,当年在成都学政衙门里,秋衣与他们夫妇饮茶谈笑的情景又浮现在张之洞的眼前。

秋衣是张之洞一个特殊的朋友。

光绪元年夏天,四川学政张之洞在杨锐、大根等人的陪同下.到德阳去看望一个病危的学子。回成都的那天中午天气极热,半途上张之洞突然中暑晕倒。

杨锐、大根心里着急,四处并无人家,一碗茶水都找不到,更遑论医治?

大根说:&ldo;我爬到树上望一望,看哪个方向最近处有房屋,就把四叔往哪里背。&rdo;

大根爬上一株高大的枫树,一会儿便下来了,对杨锐说:&ldo;左手边山坳处好像有几间房屋,我们到那边去。&rdo;

说罢,背起张之洞就走,杨锐等人紧跟在两旁,约摸走了三四里路,果然见前面出现一座题为&ldo;上清观&rdo;的小道观。进了门后,见屋子里有一个人正在聚精会神拓印一截残碑。杨锐走上前去,客气地叫了一声:&ldo;道长,打扰了!&rdo;

那人抬起头来,原来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清瘦汉子。那人说:&ldo;我不是道长。你们要做什么?&rdo;

杨锐说:&ldo;我的老师赶路中了暑,要借这里休息一下,如能帮我们寻个郎中就更好了。&rdo;

那人一听,忙将手中的活放下说:&ldo;把病人背到里屋,放在床上。&rdo;

大根背着张之洞进了隔壁的另一间房。房里有一张床,床上铺着篾席,虽简陋,倒也还干净。大根将张之洞平放在篾席上,那人掐张之洞的人中,又在四肢几个关节部位上用力按摩着,然后搬出一只尺余见方的旧木箱来,打开木箱,里面有七八个大大小小的干葫芦。那人从一个小葫芦里取一些黑黄色细粉,倒进张之洞的嘴里,又从陶罐里倒出一小碗水来,将张之洞嘴里的细粉灌下去。

&ldo;没有事,很快就会好的。我们都出去,人一多,热气大,病人不舒服。&rdo;

中年汉子带着杨锐等人回到原来那间屋,他仍旧拓他的残碑,不再说话。

没有多久,大根突然发现张之洞从隔壁屋里走了出来,他惊喜地迎上前去:&ldo;四叔,你都好了!&rdo;

&ldo;好了,好了!&rdo;张之洞笑着说,&ldo;刚才拖累了你们。&rdo;

杨锐等人忙过去扶着,又指着中年汉子对张之洞说:&ldo;刚才就是这位师傅喂药给你吃的。&rdo;

&ldo;谢谢你了。&rdo;张之洞感激地说,&ldo;你的药真是灵丹妙药,一灌进肚子里就好了。叫我怎么谢你哩!&rdo;

那汉子高兴地说:&ldo;哪里是什么灵丹妙药,土方子罢了,不要谢。请坐,请坐!&rdo;

张之洞见那汉子虽身着布衣旧履,然眉宇之间却有一股清

奇磊落的气象,心中甚有好感。他在汉子的对面坐下来,亲热地问:&ldo;师傅是叫什么名字?本地人吗?&rdo;

汉子说:&ldo;我住在青城,这几天来上清观做客。我叫吴秋衣。&rdo;

&ldo;秋衣?&rdo;张之洞笑了笑,他觉得这个名字颇为少见。

&ldo;秋衣这两个字,取自李白的一首诗。&rdo;吴秋衣随口念道,&ldo;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湿秋衣。我喜欢这首诗,尤其喜欢不知霜露湿秋衣这句,便把秋衣借来做了名字。&rdo;说罢笑了起来。

&ldo;这是李白游洞庭湖五首诗中的一首,的确写得好,我也很喜欢。&rdo;张之洞边说边看吴秋衣手下的残碑,心中猛地一惊。

原来,那截黑灰色石碑上清晰地刻着&ldo;法正之墓&rdo;四字。法正是蜀先主刘备手下的一位大谋士。传说刘备惨败于东吴,退兵白帝城时,诸葛亮在成都跌足叹道:&ldo;假若法正在主公身边,决不至于有此失利。&rdo;可见法正的才略之高。可惜法正英年早逝,诸葛亮很伤心,亲自为他题写墓碑。熟悉史册的张之洞知道,&ldo;法正之墓&rdo;这四个字当是按照诸葛亮的手迹摹刻的。诸葛亮传世的手迹甚少,这四个字即便是摹刻也显得十分珍贵,可惜这块碑只有下半截,上半截应当刻着法正生前的官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