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对这个地区的利害关系主要是保障我们在东地中海和整个中东交通运输的安全,而其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友好的希腊和土耳其作为和平腹地。而苏联的利害关系主要是保障它本国边境的安全,为了力图保证这一点,它可以理直气壮地设法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许还有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纳入苏联的安全系统。这种政策,并无不当,而且对本国、美国或其他更有直接关系的国家,也确实没有什么引起惊慌的必要。
英国在希腊大陆登陆以及10月14日雅典的解放,在土耳其受到热烈欢迎。亚尔钦一如既往,充满着进取精神,写道:一俟希腊政府能恢复行使职权,土希关系必须立即改善,以便跟上战后形势的发展。两国必须紧密团结,集中使用两国军事力量,因为希腊的安全就是土耳其的安全;它们在政治上应该休戚相关,成败与共。11月21日,土耳其报纸因雅典在广播中宣布,土耳其政府知照希腊政府,土耳其业已放弃对多德卡尼斯群岛的任何要求,他们对此表示欢迎:但在12月初,希腊政府和共产党之间的内战爆发,剧起了土耳其新的优虑。1945年1月18日,丘吉尔就希腊局势对下院发表声明,亚尔钦评论说,要是没有英国的干预,希腊的&ldo;托洛茨基分子&rdo;势必为在巴尔于组织一个斯拉夫集团铺平道路,势必要使土耳其脱离它和英国的同盟而陷于孤立。英国毅然决然的行动,不但拯救了中东,而且还拯救了全世界,使它们幸免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后来谈到沃尔特?西特林爵士曾在雅典看到的那些挖出来的尸体时,亚尔钦声称,犯有这些屠杀罪行的人,就是那些力图在巴尔干搞斯拉夫集团的人的同伙;将巴尔干半岛置于这种人的手掌之中,无异于把它变成一个屠宰场。
在苏联政府奉行同纳粹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期间,莫洛托夫,如前所述,曾利用英国海军也许会在黑海进攻464俄国的可能,提出了控制海峡的要求;但是一经德国蹂躏巴尔干半岛井进攻苏联之后,那是由于轴心国利用海峡而促使苏联政府对土耳其政府一再提出要求了。因此,1945年2月10日,在雅尔塔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
斯大林提出了海峡问题,宣称这次战争已使1936年的蒙特勒公约失效,应予修订,以便去除土耳其&ldo;卡住俄国脖子的那只手&rdo;,而无损于土耳其的合法权益;他还提出三位外长可在下次会议考虑这个问题。据丘吉尔回忆,斯大林早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就曾向他提到这个问题。他说,英国同意外长们应该讨论蒙特勒公约的修订问题,以便作为一个黑海大国的俄国去除土耳其对其狭窄出口的控制而不仰人鼻息,但土耳其人应该得到对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证。对于这些意见,罗斯福表示赞同。
2月23日,土耳其议会一致通过了政府关于遵守雅尔塔&ldo;三大国&rdo;会议的决议,因为只有在3月1日以前向轴心国宣战的国家,才能参加旧金山会议,可是这一决定为时太晚,已丝毫不能改变苏联对土耳其的态度。3月5日,苏联电台土耳其语对外广播指出,虽然土耳其在对轴心国慷慨援助到底之后,参加了同盟国,但土耳其的法官还在对一百三十五名&ldo;民主主义者&rdo;进行秘密审判,这些人曾从事于反击法西斯主义者及其仆从泛土耳其主义者的罪恶势力;其中有一名被告是个土耳其的女作家,她的唯一罪名是一贯反对土耳其反动派替纳粹利益效劳。广播接着指出,关于对泛土耳其主义者的审判,完全是个骗局;因为正是那些力图迫害&ldo;民主主义者&rdo;的反动派在保护他们。早在2月27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大会副主席摩西?皮亚德在贝尔格莱德共产党报纸《战斗465报》的一篇社论里就曾写道,土耳其宣战这一行动&ldo;可以称为投机取巧和敲诈勒索。……战时援助德国,大发黄金财,然后想在同盟国会议桌上占一席而索取酬报‐‐这就是土耳其宣战的全部用意所在。&rdo;亚尔钦在反驳中答称:并不是整个南斯拉夫都持这种敌对态度,因为铁托的运动根本不代表整个南斯拉夫人民。他随即受到《战争与工人阶级》的严厉谴责。
原在1925年签订而于1935年延长十年的土苏中立互不侵犯条约,应于1945年11月7日满期,但在期满前六个月如未经宣布无效,即作为自动延长。3月19日,莫洛托夫向土耳其大使递交一份照会声称,&ldo;由于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深刻变化,这项条约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需作重大修改。&rdo;土耳其大使被召回安卡拉商议。4月4日,土耳其政府复照答称,他们&ldo;准备郑重和善意地研究苏联政府提出签订一项更符合两国目前利益的条约的任何建议&rdo;。苏联报纸对土耳其的攻击和土耳其的反驳实际上已暂告停止;亚尔钦作为土耳其代表团成员之一,在去旧金山途中从开罗来信说,俄国人对土耳其领土并无野心,也无反对英土联盟的企图。如果俄国愿意,土耳其准备根据蒙特勒公约的精神同它讨论海峡制度问题,并订立新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只要俄国不要求土耳其牺牲其本国利益,土耳其愿向它伸出无限友情之手。
于是,欧洲战争结束时给土耳其留下了极其严重而有待解决的外交问题。巴尔干半岛各国、近东各国、埃及、伊拉克和波斯都曾经历过战争和外国驻军之苦,而土耳其除了外交压力和经济困难外,并不体会到有更甚于此者。它的不介入政策之所以被促成,是由于它不愿危害凯末尔主义革命所创始的经济改组的成果,也不愿看到东南欧受德国或俄国的统治。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一政策对同盟国,尤其是对英国所帮的忙大大超过对轴心国的帮助;但是它使土耳其受到苏联的刻骨仇恨,不但因为苏联遭难惨重,而且由于作为其行动指导的唯一依据是集团利己主义,使它的政治家们对于任何其他&ldo;阶级&rdo;或国家的动机或行动不会有丝毫同情。1945年只过了几个星期,土耳其就领教了苏联认为它的中立所应付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