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木桶称为斛(每斛合当时十斗,约合现在二市斗)。人们赤膊
着,汗流浃背地,把船装、车运来的粮食验看质量,一斛一斛地量
好,然后倒进仓里去。
内史(掌管全国财政、粮食等事务的官员)今天亲自检查粮
食进仓的情况。忽然,他冲着一个刚进来的官员问道:&ldo;你又送
粮食来了?多少?&rdo;
&ldo;一万斛。&rdo;那官员指着门前的粮船说。
坚持改革不动摇59
内史的眉头皱起来了,板着脸再问道:&ldo;你们眉县今年规定
送十万斛来咸阳,早已送齐了,剩下的应该都在县里贮藏,听候
调拨。你们怎么自作主张,又送一万斛来呢?&rdo;
&ldo;县的粮仓装不下。&rdo;押送粮船的县丞解释说。
&ldo;去年已经让你们扩建粮仓。你们为什么不听?&rdo;内史怒气
冲冲地说&ldo;:不收!不收!你带回去!&rdo;
自从废除井田制以来,粮食产量连年上升,政府的税收迅速
增加,一到秋收,官府的粮仓都装得满满的,咸阳这么大的粮仓,
也曾发生过装不下的紧张情况。除了修建一些新仓以外,还根
据各地粮仓容量、调拨需要量和交通情况,规定了每个仓的贮粮
数字。
当天下午,内史就把这件事报告了大良造公孙鞅。他认为
县令事先不报告,忽然把一万斛粮食运来咸阳,打乱了统一的贮
粮计划,应该给以处罚。
商鞅也不满眉县的做法,但他认为应该找出原因。他想,从
眉县到咸阳,水陆运输很费劳力。为什么眉县不惜劳力,硬要把
粮食运来呢?难道真是来不及扩建粮仓,眉县没处贮藏吗?
商鞅沉思了一会,叫人去请尸佼来商量。原来,自从商鞅担
任左庶长以后,尸佼也来到了秦国,完全接受了法家思想。商鞅
订立法令,常常找他商量,他出过许多好主意。
尸佼听商鞅说了情况,感到这里面有问题,就去眉县进行调
查。他发现眉县的斛比咸阳的斛大四升(也就是大百分之四)。
从眉县运十万斛到咸阳,变成了十万零四千斛。
他追问县丞&ldo;:你上次从眉县运出的粮食,交给咸阳粮仓十
万斛,应该多余四千斛。这四千斛哪里去了呢?&rdo;
原来,县丞、县令和几个经手人把这四千斛贪污了。他们贪
心不足,不顾运输劳力的勤杂费,擅自加运一万斛,估计又可以
60上编:商鞅变法
贪污四百斛。不料这一来,就泄露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