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唐朝才有的食物 > 第366章 风光好(第1页)

第366章 风光好(第1页)

柴荣第三次渡淮之后,败报就接连不断地报至金陵,金陵朝野起初还恐慌不已,到了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李璟起初还想拒周兵于淮河之北,寿州失陷后,尤其是在郭廷谓偷袭涡口成功后,他又想保住淮东。郭廷谓投降后,形势每况愈下,尤其在他得知周军有水军后,而且柴荣打通了运河,便想依靠南唐水军的优势,守住长江天险,暂求苟安。

南唐太弟李景遂前后连上十道表章,请求辞去太弟之位,言道:“如今眼看国家危急,而我却无力扶持,燕王弘冀为嫡长子,宜为嗣君,恳请收回太弟宝册。”齐王李景达也因败军辱国,请求辞去元帅。南唐主李璟见两位皇弟确实出于至诚,便答应了他们。立李弘冀为皇太子,命其参议朝政。

李璟一直倚仗自己有长江天险,又有强大的水军,故而,江北诸州虽然战事不利,但一直还没有亡国的顾虑。东布州的败报报来后,他才知道周兵不但有水军,而且周军战舰似乎更强大,自己的水军竟一点便宜都占不到。后来又听说周兵战船已在长江之上来去自如了,而且柴荣随时都有可能渡江。他这才知道长江天险已不足为恃了,亡国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这才有了称臣称籓的念头。但他自己又不愿担这个耻辱,便遣陈觉手持降表去见柴荣,恳请传位于太子李弘冀,并承诺让其向周朝廷称臣,听命于中国。

此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十州,已皆为周所得,江北只有庐、舒、蕲、黄四州尚未攻下。陈觉乘船北上,一路之上,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陆地,随处都可见到周兵!周军无论是步军、骑军,还是水军,尽皆强盛无比,江南之军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心中不禁大为沮丧。

陈觉在迎銮镇觐见了柴荣,并表示愿意献上庐、舒、蕲、黄四州之地,划江而治,向大周称臣,以求息兵。至于李璟意欲让国于李弘冀一事,他却一字未提。

柴荣见陈觉言辞甚为哀怜,安慰道:“朕兴师南下,本来只想攻取江北,既然你主能举国归附,朕夫复何求?”

陈觉请求遣其属下阁门承旨刘承遇回金陵禀报,柴荣答应了他,还特地让刘承遇带给南唐主李璟一封书信,信中称“大周皇帝恭问江南国主”,对其善加抚慰。

不久,刘承遇带着李璟的降表回到了迎銮镇,李璟在表章中自称“唐国主”,除了答应割让江北四州,而且还承诺每年贡献数十万缗白银。

柴荣大喜,至此,周、唐终于达成了划江而治的盟约。周朝廷共得十四州,六十个县,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户。

陈觉回到金陵后,对李璟道:“周天子说,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

李璟知道,陈觉素与严续有隔阂,因而,并没相信他。李璟随后又遣冯延巳献上银、绢、钱、茶、谷共一百万,以犒劳周军。

柴荣随后即在庐州建置保信军,以赵匡赞为节度使,以慕容延钊为寿州淮南节度使。诸事已毕,柴荣即大摆车驾,奏凯班师了。

就在周军班师回大梁的路上,柴荣突然接到一个噩耗:王朴病逝了!

柴荣既惊且哀,当时就昏了过去,良久方才苏醒,叫着王朴的字道:“文伯,你为何走得如此之速啊?!”

王朴相貌神气劲峻,性格刚强,敏于决断,凡其谋画,大多契合柴荣之意,而且精于术数,颇有预见之能。因而,深得柴荣倚重,升迁也极为快速,四十岁刚过,就被拜为了宰相。周朝百废俱起,多赖王朴勤勉与博学,制礼作乐,考定声律,正星历,修刑统,所撰《大周钦天历》及《律准》,已经盛行于世。没想到,天妒英才,刚满四十五岁,就突然暴病而逝了。

然而,赵匡胤听到王朴暴卒的消息后,心中不但没有哀痛之感,反而还暗暗有些庆幸。不知为什么,在朝臣之中,赵匡胤最为敬畏的就是王朴,每次见到他,都觉得他的眼神有些怪异,让他极为不安。不久前,有一位殿直不小心,乘马冲撞了赵匡胤的前引卫士,赵匡胤大为生气,便前往枢密院告诉了魏仁浦。魏仁浦欲对殿直治罪,王朴却对赵匡胤道:“太尉名位虽高,却并未加兼宰相。殿直也是朝廷之臣,与太尉比肩事主,何况太尉还带军职,依王某看,太尉就不要再追究此事了吧。”赵匡胤闻言,只好作罢。

其实,不仅赵匡胤如此,王朴的刚烈是人人皆知的,满朝大臣、藩镇诸侯皆对其敬畏有加。柴荣三次南征,都让王朴留守京城。当时,大梁街巷狭窄,朝廷让官吏督率民丁拓展街道,王朴见一位乡校拖拖沓沓,便在大街之上将其鞭打了数十下。不想,这位乡校被打之后,边走边抱怨道:“我刚刚才被宣补乡虞候,哪能这么快就熟悉政务?”不想,此话被王朴听到了,又命左右将其擒来,当场就打死在了马前。柴荣听说此事后,笑着对近臣说道:“这真是个大愚人,竟然在王朴面前抱怨,这不是找死吗!”

自柴荣三次南征一直到南唐归附,柴荣只是让南唐使者带书信给李璟,从未正式派遣过使者到金陵。柴荣回大梁不久,便命翰林学士承旨陶谷与已经归附周国并在周朝廷任职的太仆卿冯延鲁、卫尉少卿钟谟出使南唐,赐给南唐主御衣、玉带及犒军布帛十万匹,并送给他一套王朴编制的本年《大周钦天历》。

李璟见到周朝使者,自然是大设宴席款待。李璟从冯延鲁那里打听到陶谷喜欢吃螃蟹,便特意命人在宴席上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螃蟹,从大到小,自蝤蛑至蟛蚏,从海螃蟹到河螃蟹再到湖螃蟹,一共摆了十几种。陶谷见状,笑对李璟道:“这可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啊!”此语一出,令在座的南唐众臣勃然变色,唯有韩熙载依旧笑吟吟地对左右言道:“既然陶公不喜欢,快把这些东西撤下去,命人赶快上葫芦羹!”

陶谷眼睁睁地看着侍者将这么多美味撤了下去,心中很是后悔,脸色甚是尴尬。不一会,侍者手捧葫芦羹上来了,韩熙载笑对陶谷道:“先帝时既有此道佳肴,庖丁依样而做!不知味道如何?”陶谷闻言,脸色登时大变。

原来,陶谷文翰为中原之冠,但其为人却令人甚为不齿,太祖郭威虽不喜欢,但见其文采难得,所以仍将其留在了翰林院中。陶谷却不太满意,自认为才华盖世,冀望得到重用,于是就让其党羽在郭威面前推荐自己,并自诩自己为朝廷起草制书劳苦功高,郭威笑却对左右道:“朕听说,翰林起草制书,经常套用前人旧本,只是改换一下词语而已,这就是所谓的依样画葫芦吧!”陶谷听说后,于玉堂白墙之上书写了一首诗,自嘲道:

官职须由生处游,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此时,韩熙载本是游戏之举,并无恶意,陶谷却认为韩熙载是在嘲讽自己,当时就落下了脸,直至宴席结束,一直就紧绷着脸,一言不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