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南阳来的小张释之啊,原来就是个骑马的,混了整整十年官场,
结果还是个比芝麻还小,比绿豆还大的小官儿,心里那个苦啊,简直比吃了黄连还苦!
他琢磨着,这官怕是做到头了,不如打包回老家算了。
可就在这时,袁盎袁老爷子一眼就瞧出他的本事了,心想:“这小子有戏!”
就把他推荐给了文帝。
文帝一听,哟呵,这货不错啊,那就提拔提拔呗,于是小张释之就一路飙升,成了谒者仆射。
什么是谒者仆射呢?
谒者啊,这官名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但说白了就是古代那些传达消息,通报的小弟小妹啦。
放现在来看,大概就是文员、前台这类角色。
你想啊,春秋战国时候,那些国君身边的近侍,就是负责传个话,跑个腿啥的,那时候就已经叫谒者了。
这谒者在古代那可是个热门职位啊,
秦、汉时候属于郎中令,后来改成光禄勋了。
西汉时候定员七十人,东汉时候人数减半,主官就是谒者仆射。这仆射啊,听起来像是个射箭的,但实际上就是管理谒者的大头头啦。
东汉时候的仆射,那秩比千石,常侍谒者有五人,主要负责殿上的时节威仪,秩各比六百石。
给事谒者和灌谒者一共有三十人,就是负责帮忙接待宾客,传达消息这些杂事,选的都是些仪容端正,适合奉使的人,秩分别是四百石和比三百石。
看来古代找工作也要看颜值啊!
魏、晋、南北朝时候,谒者的职位还是一直保留着的,主要就是负责引见臣下,传达使命这些事儿。
到了晋朝,仆射这个官就废置不常了,估计那时候的谒者们都挺郁闷的,不知道自己的头头啥时候就没了。
南朝梁、陈和北朝的时候,谒者台就成了官署,设谒者仆射和谒者。
隋文帝时候省了,但炀帝又复置了,主官就改称谒者大夫了,下面还设了司朝谒者,通事谒者,将事谒者,谒者这些小弟。
到了唐代,谒者这个官名就没了,但中书省设了通事舍人,其实就是隋朝的通事谒者啦。
看来唐朝人喜欢改名字玩儿啊!
这谒者在古代可是个香饽饽啊,因为能接触到高层嘛,所以有时候也能捞点油水。
汉朝就有河堤谒者这个职位啦,专门负责防河事儿的。
光武帝在黎阳立营的时候呢,还让谒者去监屯兵了。
东晋、南朝那些都水使者的属员里,也有河堤谒者的名额哦!
隋、唐时候也还沿用着呢。
哎呀,后来谒者就成了宦官啊!
反正啊古时候那些传达、通报的侍从都可以叫谒者啦!
说白了,张释之有点皇帝联络人的意思。
有一天,文帝带着小张释之去溜达禁苑,看那些老虎狮子啥的。
文帝一时兴起,就问那上林尉:“喂,这禁苑里到底有多少阿猫阿狗啊?都给我数数看。”
那上林尉一听,妈呀,这哪儿数得过来啊?
顿时就慌了神,左瞅瞅右看看,就是答不上来。
这时,旁边的虎圈小哥见状,赶紧替上林尉回答了文帝的问题。
文帝一听,嘿,这小子可以啊,就打算提拔他做上林令。
可就在这时,小张释之慢悠悠地晃了过来,对文帝说:“陛下啊,您觉得,那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都是啥样的人啊?”
文帝一愣,说:“他俩?都是老好人呗,咋了?”
小张释之又问:“那他俩聊天时,是不是有啥说啥,跟倒豆子似的啊?”
文帝摇摇头说:“哪儿啊,他俩有时候都支支吾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