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张小梅、张小海不仅进了大狱,还享受重刑要犯的待遇。
司败能干虽说掌管刑罚狱讼,明知此案是一冤案,但在人证俱全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暂时将张小梅姐弟收监。他只能暗中安排人手,在狱中保护张小梅姐弟免遭毒手。
没想到,当晚,证人在狱中畏罪自杀。
第二****会时,潘崇指责司败能干从容包庇叛贼,要将他问罪。
司败能干据理力争,但是,由于张小梅被潘府总管带走,不久,潘府总管被杀,而且,手法与刺杀穆王相似,能干受到质疑。
春秋时期,楚国对国内讼狱非常重视,而且,楚国司法官员非常重视证据的作用,确保审判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楚国还通过高级官吏乃至楚王干预司法活动,来确保法律的正确运用和准确断案。
可是,由于现在的楚王不问朝政,终日在酒色中淫乐,执法监督权落在令尹成嘉头上。成嘉也知道这宗所谓的谋反案来自潘崇的杰作,他原本也想利用潘府家丁打死张小梅父母的事情大做文章,不说扳倒潘崇,至少可以打压他的焰气,对他的权利有所节制。
没想到情势急转直下,关键在于潘府总管的死与穆王之死,似乎出自同一人手,在这种情况下,成嘉也不敢贸然行事,弄不好会被潘崇反打一耙,将自己牵连进去。
于是,成嘉很巧妙的将此事推给楚王决断。
在这种情况下,能釰来到钟无悔的府中。
能釰一进书房,便跪拜在地,带着哭声说:“钟大人,求求你救救我父亲。”
钟无悔赶忙将她扶起,装着不知道的样子问道:“什么事这么严重啊?”
能釰将张小梅的遭遇前前后后,以及楚国多种多样的律令,仔细的讲给钟无悔听。
这时钟无悔才知道,春秋时期,楚国很注意防止司法官滥用职权,楚国在司法过程中是不允许司法官员逾越法律行事的,违法者必定会受到法律的惩戒。
司败能干将张小海放出大狱,如果这次一旦张小海被定罪,能干必将背负私通叛贼,徇私枉法的罪名而遭到重罚。如果潘崇有意拔去这颗眼中钉,能干恐有性命之忧。
但是,好在潘崇还未在朝中达到一手遮天的权势,正好令尹成嘉又将此事推给了楚王,现在,救命的人就是钟无悔,只有通过这位楚王的红人,才能求得楚王宽恕。
尽管司败能干对钟无悔怀有深深的敌意,认为是他带坏了楚王,但是,钟无悔肯定是要救能干的,朝中像能干这样有识之士,奉公守法,秉公执法的忠臣确实不多,楚王以后的朝廷正需要这种铁面无私的大臣。
人肯定要救,但关键是怎么个救法。对于谁杀了潘府总管一事,钟无悔自是心知肚明,但他总不能挺身而出,说“是我杀了潘府总管”的吧。
钟无悔劝慰了能釰一番,直到指天发誓,并打下包票,楚王一定会赦能干无罪之后,能釰这才离去。
其实,钟无悔知道,像能干这种忠臣,楚王也是必定会救的。
凡事都是往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最好的办法是找出证据,证明张小海无罪,但是难度很大,关键证人已死,没人敢为张小海作证,证人证言、物证等方面都对张小海不利。
最坏的打算则是救得能干一命。
根据钟无悔的分析,潘崇制造冤案这一招,肯定是他门客的主意。不可否认,这招太毒太辣。
钟无悔想,如果让能干这次辞官回家,将司败之职让给潘崇的人。作为交换,能干保住一条命应该问题不大,以后东山再起只是个时间问题。
他怕就怕这个倔老头毫不妥协,硬抗到底,一旦将潘崇逼急了,他什么事都可做出来。
现在,令钟无悔头疼的是,怎样劝这个倔老头暂时服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