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贫困户都是已经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其中还不乏一些残疾人,你说种个几分地,自给自足,他们勉强能做到,但如果让他们大批量种地,他们是很难做到的。”
“这些老年人不会使用现代化工具,基本都是以传统的人力种植和收割方式为主。”
“接着就是行情的问题,我在担任常务联络员之前,是在乡镇农办工作,刚好清楚农业方面的相关行情。”
“根据今年去年的数据统计,一亩地的稻谷平均产量在200-500公斤左右,咱们折中一下,按400公斤来计算,那就是亩产800斤。”
“按稻谷的市场价,一斤是1块出头,那么一亩地的稻谷收益差不多是1000块钱,根据江省最低人均收入标准,这些贫困户最少需要种植6亩地,才能达到最低收入标准。”
“并且,这里面还没有算上要上交国家的稻谷和肥料的成本开支,一旦算上,那就至少需要7。8亩地了,这么多地,别说老年人,即便是青壮年,没有现代化工具,光凭人力,也是难以完成的。”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神溪是山区县,山地丘陵地形居多,加上许多贫困户也都是住在大山中,即便有那么多人力,也没有那么多肥沃的土地给他们种植,至于花大成本进行土质改造,说句不好听的,划不来。”
韩佩莹被孟文武的解释说的哑口无言,在她的认知中,一年赚个几千块钱,平摊下来,每个月赚几百块钱而已,能算什么大问题?
谁知道却被孟文武的一番解释啪啪打脸。
学校是象牙塔,给予了没出过社会,没参加过工作的学生们关于社会的所有美好。
因此才会给学生们一种错觉,把一切都想得很简单。
没出学校前,咱们不是同类人。
一出了校园,你我皆是牛马。
看着美好的想象被残酷的现实所打败的韩佩莹,张浩接着笑看向众人,“我知道大家以后基本都会选择从政,我也相信大家以后都会走上领导岗位,但以后你们不管处于哪个高度,我希望你们能够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某个决定或者决策都要三思而后行。”
“工作和写论文一个道理,再华丽的词藻也需要实践结果作为数据支撑,而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因素,来决定是否可行。”
“佩莹,你也不用感到失落,我刚下基层的时候,每一个提议都会有人反对,所以那时候我走遍了整个乡,了解了所有的情况,然后才能在会议上据理力争下来。”
孟文武本就是乡镇上来的,清楚乡镇干部们的彪悍作风,也跟着笑道,“乡镇就是这样,去年我还在乡镇工作的时候,因为杨梅节会场的布置安排,几个领导意见不同,开会争执了好几次。。。”
“等等。。。”
张浩突然抬手,打断了孟文武的话。
孟文武一愣,随即看向张浩,只见张浩此刻紧盯着自己,吓得孟文武以为自己说错话了。
其他人见张浩此刻异常的样子,也纷纷看着他。
张浩没有管其他人什么表情,仍然盯着孟文武,然后问道,“文武,你刚刚说什么?”
孟文武此刻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能顺着张浩的问题回答,“我说我还在乡镇工作的时候,领导们因为杨梅节会场的布置安排,几个领导意见不同,开会。。。”
张浩再一次打断孟文武,又问道,“你刚刚说佩莹提的方案叫什么?”
孟文武不假思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啊!这不我们高中学的知识吗?”
张浩往椅子上一靠,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以咱们神溪的情况,种大面积水稻确实不现实,但是如果把水稻替换成其他的,比如杨梅呢?”
孟文武懵了,但他的脑中极速转动,不过片刻便大喜道,“对啊!杨梅对土质的要求并不像水稻那么肥沃,咱们神溪的土质基本都符合杨梅的生长要求,最主要的是,杨梅的产量大,周期短,但价格比稻谷要高得多,如果把水稻替换成杨梅,可能几棵杨梅树的收成就能达到最低收入标准了。”
张浩紧接着问,“现在我需要一份大致的杨梅数据报告,你那有留档吗?”
孟文武挠了挠头,“我自己原先的电脑上是有的,现在没有,不过没关系,我可以让我之前办公室的同事发一份给我。”
“好,那你现在就联系,我需要一份数据作为参考,然后才好跟秦书记汇报,争取下星期上常委会讨论。”
孟文武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立刻起身,“常务,那我先去联系我之前的同事,争取半小时内把资料拿到手。”
在座的众人都一脸懵逼地看完张浩和孟文武的对话。
韩佩莹忍不住问,“你俩在说什么?”
张浩笑着回答了韩佩莹的问题,把其中的缘由解释给了众人听。
“杨梅树产量真有这么高?这玩意儿好吃吗?
张浩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陈远洲,“远洲,我记得你家里还有不少杨梅树吧?”
说起杨梅,陈远洲可就拿手了,“北方这边的气候确实不适合杨梅的生长,杨梅是南方的季节性水果,果期就两三个星期,但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包邮三省的许多果贩和水果供应商基本每年六月都会来我们神溪大批量采购,有销路的家庭基本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神溪的许多农村家庭一年就靠着这个吃饭的。”
韩佩莹理解了张浩的意思,“那你的意思就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让贫困户种植杨梅,然后政府出面兜底,确保贫困户的收入?”
张浩点了点头,“没错,年份长的杨梅树产量很大,基本几棵的产值就能达到标准,几棵杨梅树照顾起来,我想只要不是实在走不动路的老人,照顾起来也不算吃力,而且神溪的地形和土质基本都符合杨梅的生长,即便那些不愿意搬离山区的贫困户也照样能在家门口种植,这样一来,困扰我的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