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翰林院经手的文章,是得先匿了名字由各个文官看后再筛选出来交至主考再一同商议的,最后到了他们手上毫不意外,前三样好文章中果然有当日见到的景文的文章以及周寻的。
甚至,细细看来,许多都一致瞧得周寻文章更胜一筹。
“这文章做得鞭辟入里,层层渐递,华词丽句虽少,其个中道理与滋味却是让我们这些老骨头都值得咂舌琢磨的。”
听完众人争议,这两位急忙便赶去拜访了景家。
见到景大人,二人先行了礼直接道:“大人,科举试上您忧心的事果然发生了。”
景颂悠悠道:“我早先便打听过了,今年那一众考生中有个叫周寻的,听闻能耐还不小,少年人却是连中两元入得殿试。”
“大人的消息果然比吾等灵许多,可眼下事情倒并不难办,那少年郎一心只想求得利禄,对功名看得浅淡,若是大人想法子与他些好处,说不定景公子的状元便保住了。”
景颂眯了眯眼睛:“这我可听不明白了,我可从来没有让二位大人徇私枉法科举舞弊啊。这关我儿景文何事?二位慎言。”
话里话外,分明透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危险。
他起身:“人,若是给过甜头尝到了一点儿好,便会更加的贪得无厌,贪心一事,从来就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二位大人,接下来怎么办,该不需我来挑明?还有,我家景文,自然是凭实力摘得状元,可不是因着他人的庇护,这一点还请二位铭记于心,切莫祸从口出啊。”
二人脸色白了又白,最后只得怯怯应一句“是”。
三日后,京城张榜。
布告栏前百姓围得叫一个水泄不通,许多儿郎都在上面寻自己的名字,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这数十年寒窗苦读,竟因一纸文章悉数轻易毁于一旦,未免太过残忍与可惜。
周寻也自是一行行一列列一个个的找着,瞧自己的名字,只是瞧了许久也不见,根本就没有“周寻”这么个名字。
他皱着眉头,仔细地瞧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看见,连一个类似的名姓也不曾瞧见。
并非是他骄纵自恃,而是他对自己有十足把握。
待周围儿郎、百姓看完热闹纷纷离去,只有他一人等在那儿等着有人来换掉这一纸布告重新贴上去一份:“我们将这布告弄错了。”
可他只等到一群官兵围住他:“周寻?你牵扯到科举考场舞弊一案,随我们去衙门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 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说起来这一本虽然是男主视角,但是其实我个人是把从谁的角度描写较多作为评判谁的视角的文。
另外,我每写一章都想有一种把它塞回去回炉重造的心情,所以日后应该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