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爹娘商量商量吧!”
依照阮娇娇对公公婆婆的认识,婆婆是一个特别开明的人,而公公早年当兵,更是一个有远见和魄力的让你,又比他们年长更有经验些,他们俩小的是应该听一听。
“嗯,这周我再去把林滦接回来一起说。”
“好!”
林淮的每一个决定阮娇娇都支持。
第11章
七月上中旬,临近暑期,学生开始放假,村里勤劳的人们,也要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收获时候了。
林淮在弟弟林滦期末考完的这天,告了半天假,准备骑自行车去县里接人,好托一些他的东西回来。
他们镇上没有高中,林家便一直让林滦住校,一月回来一次,免得每天来回跑,麻烦不说,还不利于学习。
这也是林家孩子不多,就兄弟两人和一个妹妹,相较于大多数人家,负担不重,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从前林父还在当兵还有津贴,现在每年有粮食有工分,攒下来省着点话,足够养家和孩子们上学的花销。
当父母的两人,对孩子们的要求不高,不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没见自然灾害那几年,还有饿死的人么,养活长大都不容易。
对于读书学习的态度,并不强迫,可要是孩子想去,那也没有说不让。
这也是和村里人,想法不一样的地方,大多数都觉得是没必要。
十五六岁的大男孩儿,还送去读书,没用不说,要搁前几年,臭老九还要遭批斗的。
再说,正是大小伙子一个,田里使力气的好时候呢!
跑去读书,还是大老远的县里,那一天天啥也不能干了,真是白白浪费了劳动力。
不过,林父却不觉得,总归读书还是很有必要,不然主席让扫盲干啥,大家都大字不识说土话,社会还能不能进步了?
林母不管这些,大事上,当然多是让当家人拿主意,对孩子们好的事,肯定不反对。
秉持一碗水端平,是他们一贯以来的养娃的方针,不管大事小事尽量做到不偏心。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像是家里一年的布票,只够一两件的尺寸,那到最后的结果就都不换,继续穿补丁衣服。
等来年攒够了,林母才去扯布,给三兄妹一起换新衣,这样刚好不偏不倚。
林淮大一点,更懂事些,总说自己不用了,留给弟弟妹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