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念夏和周瑶菁都对此心中有数,也都默认了这种状况。
‐‐‐‐‐
而待周母将那些人家简单的筛选过一遍,仅留下一些合适的人家,这时候剩下可挑选的也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更为细致和深入的了解。
简单的到个人的品行、才学、前途,复杂到家庭内部的人员情况、受宠程度、资源分配等等,都是需要暗地里去进行考察的。
在这个时候周母甚至都没有遵循一贯的,女儿家不参与婚事的过程的默认规则,反而周瑶菁和周念夏也参与进来,本意也是为了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后续嫁人后的一系列问题。
虽说这几年间,周瑶菁和周念夏的关系始终不是特别亲近,但是因为有周父和周母在中间调和、对待两人也没有特别特别的偏颇,故而两人的关系一直维持在一个很是巧妙的平衡上。不得不说这中间,周母出自真心的为两个女儿考虑,也占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而这种平衡,也有可能会在嫁人后被打破,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这一章略有点啰嗦,主要是想体现两个身份所造成的差异。
第60章古代世界真千金9
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周念夏和周瑶菁的婚嫁对象很快也被圈定在了一个三、四人的范围内。
很幸运的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周母也给了她们挑选未来对象的一个权利。其实这个朝代虽然禁止男女私下相会,但与此同时,男女之间光明正大的相看,诸如众多的宴会其本质就是相亲宴、又比如很多的参见长辈的场合,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小辈见面的一个机会。
所以说,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并不是绝对的。大部分疼爱女儿的人家,都是愿意在确定婚嫁人选前,让女儿本人亲自过一过这门婚事的。
故而,作为一个疼爱女儿的母亲,周母也寻找着机会,让周念夏和周瑶菁与所谓的相亲对象,顺利达成见面场合,准确点来说,应该是光明正大的观察与相处。
周念夏原本信誓旦旦,认为自己能认出那个人,但其实当她真去看这三个人时,她发现自己并不能肯定。
在这三家人中,周念夏现在只觉得有一个人,是符合她记忆中他的印象的。
那是周父一个同僚家的嫡次子,是一户清流世家,虽然只是次子,但是人家的出息可不小。才华名声在整个州府里,都是盛名在外的,被称为一句才子也不为过;即使不说这些虚的,对方拜了一位大儒为师,且现在已经取得举人功名,不出意外的话来日金榜题名、未来可期。
周念夏觉得对方的行事风格、为人的性格、包括给她的感觉都与以前一模一样的,但就是现在的这个他实在是有点太上进了,让周念夏总是错觉自己找错了人,时而在这一点问题上有点纠结,因为这种&ldo;长进&rdo;让习惯了摸鱼偷懒的周念夏觉得颇为不习惯。
不过到底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也是相信自己的眼光,周念夏果断在三个人里选了这个人,说不定对方就突然想上进了呢。
主意既已定下,周念夏也就坦坦荡荡地和周母说了,亲母女间还怕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存在的,周母也难得没有取笑这个闺女。
周念夏这边快刀斩乱麻的定下了人选,然而周瑶菁那边还在磨蹭着。
周瑶菁历来是个有主意的,又经历了从亲女变养女这么一遭,性格从一开始的张扬肆意渐渐转变为如今的沉默谨慎,也不知该不该叹一声造化弄人。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自然是深远的,远的不说,就说眼前的婚事,周母既然能拿到她们面前,那就可以说明,这几家人肯定大的瑕疵是没有的。
可是周瑶菁的谨慎又在这时候发挥了作用,甚至犯傻的派自己身边的丫鬟出去找人再进行调查,本来这种事情也无可厚非,可在这种特殊关系下就很容易让人多想了。其实周瑶菁也没有别的意思,也并非是信不过周母,只是有那么点担心罢了。
作为内宅的掌控人,周母也多少知道这个女儿的意思,可是还是那句关系特殊,周母不好直接拦着,甚至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那些人进出府邸。不过也是为了让对方放心罢了。
周母扪心自问,两个女儿之间她不敢说一碗水端平,可是她可以坦然地说,她没有丝毫对不起这两个女儿的地方,甚至于比起一般正常母亲的随意,她更多了几分包容与呵护。
就这样两个女儿还是没有很好的和她处好关系。一个亲女儿与养父母之间更亲近,她心酸却也不能多少说什么,毕竟对方之间相处的时间更长、感情更深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者,周念夏也并不抗拒她的亲近,如果非要说的话就是周念夏是两边都亲近,只是对养父母家更为交心罢了;
可是到周瑶菁这,她就不大懂了。同样养了十几年的闺女,怎么就和别人家养出来的不一样。周瑶菁在知道这件事情后,就与所有人都拉开了距离,既包括他们这对养父母,也包括那对找回的亲生父母,两边都不亲近,似乎只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虽则周瑶菁明面上的态度并没有太大变化,还是把她当作母亲一样敬爱,可是周母朝夕相处十来年,哪里看不出来对方眼里的渐渐疏远呢。可有得必有失,拥有了两个女儿的代价或许就是连一个完整的女儿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