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成绩下,很难相信新潮流传媒公司有资源和渠道,可以让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卖出更好的成绩来,如果可以达到两百万张的销量,那就算是破了公司的最高纪录了。
这不算是一种悲观的低估,更多的结合公司的整体实力后,所给出的销量预测。
当然,公司的规模和资源,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一张实体唱片的销量,这是可以肯定的一点,但也不是绝对的,更不代表小公司就不能卖出大火的专辑来。
在歌坛历史里,可是有不少这种销售奇迹,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却是推出一张火爆的专辑,其销量远超想象。
这种例子虽然不多,但也是真实存在的,偶尔也会出出现的。
所以,新潮流传媒公司的规模虽然小,在唱片这一块,也的确是没有太多的渠道和资源,但还是有可能推出大火的专辑来,只是可能性较小而已。
只不过,苏昱却是认为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销量应该是会高于公司的预测。
两张个人专辑的首日销量,他不敢说,但最终销量应该不会是两百万张的,他觉得是可以达到五百万张,应该是不会低于这个数量。
苏昱不单单是这样想的,而且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在公司制作两张个人专辑,准备向工厂下订单的时候,就证明了这一点。
徐静初是准备每张专辑都先下一百万张的订单,如果预售好的话,再追加生产一百万张,这就是她的计划,相对保险一点。
但苏昱却是直接表示定五百万张的订单,而且是每张专辑都生产五百万张,两张专辑就是一千万张了,这比起徐静初的生产计划要高了五倍,风险自然是提高许多。
毕竟,这一千万张唱片卖不出去的话,就会砸在手中,那公司的亏损就非常大了。
如果有八百万张卖不出去的话,就算一张唱片亏十块,那也是八千万了,实际亏损比这还要大,风险自然也非常高了。
不过,苏昱认为这两张个人专辑的销量是可以达到这个数量的,应该是不会卖不出去的。
而唱片的产量越高,成本就会越低,自然是一次性生产五百万张唱片,才可以拿到更低的出厂价,如果只生产一百万张的话,采购成本是高许多的。
最重要的是,苏昱认为一张唱片销量最好的时候,就是刚刚发行的时候。
特别是刚刚上市的前几天,这会是粉丝购买欲望最高的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段,购买欲望就会慢慢降低了。
如果在专辑刚刚上市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唱片满足市场需求的话,那过了这段时间后,粉丝很有可能就不会想买了,也就会影响到最终销量。
只有在发行的前几天,就有足够的唱片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才可以保证最终销量会是最高的。
正因如此,苏昱才会要求直接把订单提升到五百万张,两张专辑生产出一千万张来,而不是只生产两百万张,就是希望做足所有的准备。
这样做的风险虽高,但收益也会是最大的。
一旦,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专辑销量,超过预期的话,那给公司带来的回报会是最大的,同时,也可以让两张个人专辑,达到最好的成绩。
而这就是苏昱最想达到的目的,也是他坚持提高订单数量的原因。
风险是高了一点,但他觉得这是值得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