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引进的东西还很不少,比如胡麻、胡菜、胡桃、胡豆、胡萝卜等等都是。胡麻就是芝麻,胡菜就是油莱,胡桃就是核桃,胡豆则有两种,豌豆和蚕豆。豌豆原产中亚和西亚,蚕豆最早则为希伯来人所种植,它们当然都是&ot;胡豆&ot;。此外还有胡椒、辣椒,也是外来的。这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胡椒还好说,它来自摩伽陀国(属印度),当然是&ot;胡椒&ot;。如果辣椒也不是&ot;国货&ot;,那我们湖南、四川的&ot;辣妹子&ot;,岂不都成了&ot;外来妹&ot;?然而辣椒确实原产南美洲热带地方,据德康遭尔的《农艺植物考源》考证,直到十七世纪才传入中国。那时明朝已近灭亡,清人都快人关了。这可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我等嗜辣之人吃了一辈子辣椒,原以为自己是爱国主义者,谁知道吃的竟是外国佐料。
其实土生土长的椒只有一种,即花椒。何况辣椒虽然不姓&ot;胡&ot;,看不出是从国外进口的,方言中还是留下了飘洋过海的蛛丝马迹。比如温州、厦门便管辣椒叫&ot;番姜&ot;,福建许多地方(如建阳、建瓯、祟安、光泽)则管辣椒叫&ot;番椒&ot;,中药药典上也叫&ot;番椒&ot;。大约辣椒传入中国以前,国人的辛辣佐料主要是生姜和花椒,这才把辣椒称为&ot;外国生姜&ot;(番姜)和&ot;外国花椒&ot;(番椒)。之所以不冠以&ot;胡&ot;,则是因为已另有&ot;胡椒&ot;。但生姜之味主要是辛,花椒之味主要是麻,辣椒之味才真正是辣,这才因味得名,叫做辣椒。
辣椒被叫做番椒或番姜(四川人则称之为海椒),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大凡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往往会被冠以胡、番、西、洋等字眼,以示其来历,比如西红柿也叫番茄,还叫洋柿子。又比如番薯。番薯学名甘薯,也叫白薯、红薯、红苕、山芋、地瓜。南昌、广州、阳江、梅县、cháo州、厦门、福州、温州都叫番薯。它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由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带到菲律宾的。明代万历年间,福建遭受台风,总督金学派人到菲律宾寻找可以救灾的农作物,甘薯便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所以甘薯又叫金薯,也就是为了纪念金学的功劳。不过要想什么事都能做到饮水思源,是不容易的。极易生长的甘薯在全国推广后,便不再叫金薯或番薯,反而变成了&ot;地瓜&ot;。
番薯变成了地瓜,洋芋则变成了土豆。洋芋就是马铃薯,也是原产南美洲,传入中国比甘薯还晚,所以叫洋番薯(温州)、番仔番薯(厦门),也有叫荷兰薯(广州、cháo州、梅县)的,更普遍的叫法则是洋芋。洋芋也就是洋山芋,和洋番薯是一个意思。反正先入为主,后来为客。甘薯先来,便是&ot;土&ot;;马铃薯后到,便是&ot;洋&ot;。等到&ot;洋芋&ot;也变成了&ot;土豆&ot;,则已是&ot;几度风雨,几度春秋&ot;了。
二、胡番与西洋
汉语中用来指&ot;老外&ot;或&ot;舶来品&ot;的词,有胡、番、西、洋。胡,大约是用得最早的。它原本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即&ot;胡人&ot;。所以,但凡叫做&ot;胡什么&ot;的,多半来自所谓&ot;西域&ot;。西域的概念,近一点的,在天山以南,昆仑以北,王门以西,葱岭以东(葱岭即帕米尔高原)。远一点,则可到克什米尔和伊朗了。
中国和西域交通很早。两千一百多年前,张骞便通了西域,以后又有丝绸之路,中亚文化也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除了胡麻、胡葱、胡桃、胡豆、胡椒、胡萝卜,还有胡食(抓饭)、胡饼(烧饼)、胡茄、胡琴、胡箜篌(也是一种乐器)。还有一些东西,虽然并不叫胡什么,也是从西域来的,比如苜蓿、葡萄、石榴、琥珀、狮子。据周振鹤、游汝杰两先生云,它们很可能是当时外来语的音译。比如苜蓿和葡萄源自古大宛语,琥珀源自突厥语,狮子源自伊兰语,或波斯语,或粟特语。石榴原本叫安石榴。安石,很可能是安息(在今伊朗),也可能是安息帕提亚王朝名arshak的谐音。
石榴现在已经是&ot;国货&ot;了,也不再叫安石榴,就像罗汉不再叫阿罗汉一样,也是省掉了头一个字。它还被老百姓用来做多子多福的象征。中国民间用来祝愿多子多福的东西很多,鱼(年年有余)啦,莲子(连连得子)啦,枣和粟子(早早立子)啦。石榴既然&ot;房中多子&ot;,自然也不妨&ot;洋为中用&ot;的。
还有一个&ot;洋芋变土豆&ot;的例子是唢呐。唢呐这玩艺,在一般人心目中要算土得掉渣的乐器,地地道道的&ot;国乐&ot;或&ot;民乐&ot;,却原来也和胡琴一样,是从西域来的。唢呐原本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金元时传入中国,其名则源自波斯语surna,所以又叫琐奈、苏尔奈。钹则比唢呐来得早一点,是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的。钹既然原本就是西域的东西,那西方的妖怪自然也能把孙悟空装在里面了。
琵琶也是从西域传入的,起先叫&ot;批把&ot;,不知是音译,还是因为它弹奏起来噼噼啪啪的。汉代刘熙的《释名》说:&ot;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弹奏)也。&ot;他还解释说,琵琶演奏时,手往前推叫批,往后退叫把,所以叫批把。南北朝时,又有曲颈琵琶传人。曲颈琵琶源于乌特,是一种阿拉伯乐器,也流行于土耳其、伊朗、苏丹、摩洛哥、阿拉伯文叫ud。它传入欧洲,就变成了琉特,盛行于文艺复兴时期。传入中国,则变成了琵琶,隋唐年间盛极一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忽雷又分大忽雷、小忽雷)多种,大约也还在马上弹奏。&ot;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ot;,西域情调是很浓的。
琵琶、五弦、忽雷、火不思,都是西域拨弦乐器,当时统称胡琴。火不思是乌特的一种,突厥语叫qobuz,译名也五花八门,什么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四,比较好玩的则有胡不思和浑不似两种。火不思后来变成了拉弦乐器,也就是二胡。二胡是典型的&ot;中外合资&ot;产品。北方的马尾、松香,南方的蛇皮、竹子,中西合壁,北人南相,表现力极强,也就在民乐演奏中唱起了主角。
尽管西域的文化贡献如此之大,中原却并不怎么领情。喜欢胡食、胡服、胡乐、胡舞的当然大有人在,但&ot;胡&ot;这个字眼还是带有贬义。在中原之人看来,北方的胡,南方的越,都有些&ot;非我族类&ot;的味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云&ot;意合则胡越为昆弟&ot;,但意合的时候有,意不合的时候也多。而且往往是一言不合,便刀兵相见。双方之间,心里面便难免有些别扭。
更重要的是,在中原华夏之人看来,胡人(也包括所有的&ot;蛮夷&ot;)不懂礼义,不讲道理,不守规矩,喜欢&ot;胡来&ot;。胡来也就是任意乱来。之所以叫&ot;胡来&ot;,就因为胡人喜欢乱来(比如五胡乱华什么的),也叫&ot;胡乱&ot;。所以胡来便是&ot;像胡人一样乱来&ot;,胡说便是&ot;像胡人一样乱说&ot;,胡思乱想则是&ot;像胡人一样思维混乱&ot;。此外,胡扯、胡闹、胡言乱语、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童思和来历都差不多。胡,不是和扯、闹相联系,便是和蛮、非相对应,反正没什么好词。至于把神志不清时说的话称为&ot;胡话&ot;(胡人说的话),则鄙夷之情更是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