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中国黄埔军校酒怎么样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军事小说]《中国黄埔军校》作者:陈宇【完结】

中国黄埔军校第一部分

中国黄埔军校序

章黄埔军校总览黄埔军校,是20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最初在广州黄埔,军校因地而得名。

黄埔军校,聚集了当时全国军界、政界的各路贤达,社会名流,还有苏联的军事专家,一时群英荟萃,叱咤世界风云。随之一大批将帅之才由此进入历史的大视野,名将辈出,战功显赫,国共两党的众多高级将领即出自于此,黄埔弹丸之岛在中国现代史上威名大震。

中国黄埔军校,在那个年代被列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同享盛名。军校金牌‐‐中国黄埔。20世纪初的中国以至邻国的青年,当时就喊响了&ldo;到黄埔去&rdo;的时代最强音;21世纪初的今天,黄埔军校的大名,在现代中国仍可谓妇孺皆知。特别是初创时期的黄埔军校,是中国人心目中敬畏、感佩、自豪的军神。

黄埔岛岁月,是黄埔军校的金色年代,是那代黄埔军人的金色年华。那时的黄埔军校,汇集了共产党人的&ldo;红色&rdo;,国民党人的&ldo;蓝色&rdo;,甚至于还有点各地军阀的&ldo;灰白&rdo;等杂色,从而打造出了一个全新概念的&ldo;金色黄埔&rdo;。

自然界有一个物种发展规律:杂交的动植物优于原来的母本,混血儿总是要聪明、漂亮一些。孙中山的智慧和贡献,也正在于联俄、联共,他把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先进政体、先进军事的&ldo;多强&rdo;联合在了一起,突出实践即体现在以俄为师、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上。如此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其硕果必然更加耀眼夺目,金光闪亮。还有同时代抗日战

1924年1月底,孙中山等步出国民党&ldo;一大&rdo;会场。

争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联办),受教的这群学生中后来产生了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ldo;联&rdo;字,成就了许多有志青年。反之,名校也会褪去光彩,很难再有昔日辉煌。早期黄埔军校也好,西南联大也罢,其成功教育的秘诀显然与这个&ldo;联&rdo;字有极大关系。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经历了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时代变迁中,起步于广州黄埔岛的这所军校虽然几改校名,校址几易其地,但一般仍统称为黄埔军校。因校址改变,军校在大陆经历了广州、南京、成都时期,后又迁移到台湾凤山。

国共合作的广州时期(1)

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有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在那时,同闻&ldo;炮响&rdo;的孙中山,从军事的更深层次上理解了苏俄十月革命,并从中受到鼓舞和启发,决心向列宁学习,建立革命政党和革命军队。

1921年12月,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介绍,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其提出的改组国民党、谋求国共两党合作和建立军事学校等建议十分赞赏。1923年8月,孙中山派蒋介石率领由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联合组成的&ldo;孙逸仙博士代表团1924年元旦,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在广州。&rdo;赴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11月,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成立&ldo;国民军军官学校&rdo;,培训陆军初级军官。在此前后,国民党内还酝酿过筹建以&ldo;陆军讲武堂&rdo;等为校名的提案和规划,但均未正式开办就夭折了。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ldo;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rdo;,任命蒋介石为&ldo;筹委会&rdo;委员长。在蒋辞职(未准)赴沪后,由廖仲恺代理,继续进行筹备工作和负责招生事宜。&ldo;陆军军官学校&rdo;这一校名,在此也最初由孙中山亲自写定,最早出现在国民党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同年3月又见于广州《民国日报》刊登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布告》和《陆军军官学校考试委员会启事》等文告中。&ldo;陆军军官学校&rdo;在孙中山以及众人的努力下,特别是依靠共产党参加筹备工作,输送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分子担任教官或招收为学生,实行两党合作创办革命军官学校,终于在经过短短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后成立了。

军校宣布成立时,正式命名为&ldo;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rdo;,但仍简称为&ldo;陆军军官学校&rdo;,悬挂在校大门上的校牌即如此书写。因位于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在当时的口语中通俗称为&ldo;黄埔军校&rdo;。其实,该校对外对内发表宣言文告和出版书报刊的署名,从来不用简称或俗称,而用全称。此后,黄埔军校先后四迁校址,屡改校名,另有不同时期不规范的简称或外加、冒充的名称,合计校名多达10余个,但一说到黄埔军校,人们一般都会明白所指即是这个起源于广州黄埔岛的军校。

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发表演说。他明确提出:以&ldo;亲爱精诚&rdo;为校训;以&ldo;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rdo;为办学宗旨;以学习苏联建军经验,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为办学方针。寄厚望于在这里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组成以军校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重新创造革命事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