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需要两个儿子给他生孙子继承香火,而杨氏可不在意这个,若是没有武后,只怕她死了,也别想葬入武家的祖坟,更别指望享受武家的香火了,所以,如今武元庆和武元爽再想要奉承,已经晚了!
这两位也是没什么长性的,他们原本惦记着周国公的爵位,总算还沉得住气,等到听说武后居然将贺兰敏之改名为武敏之,将他越过他们兄弟二人,过继给了武士彟做孙子,然后就炸了。武士彟又不是没有嫡亲的孙子,居然要过继外孙?退一步说,就算是过继,也该过继给他们兄弟,哪有直接过继给武士彟做孙子的道理。
武元庆和武元爽根本不了解武后是个什么性子,居然蠢到在朝堂上造势,让人进谏,说这事不符合礼法,需要拨乱反正云云。
武后是会受人威胁的人吗?甚至,她大张旗鼓地册封贺兰敏之,本来就有钓鱼执法的意思,结果武元庆和武元爽非常利索地上钩了。武后也懒得再跟他们掺杂不清,直接找了个理由,将他们直接给流放了。
甚至,武元庆和武元爽都没有流放到岭南,而是流放到了西南,那边别说是气候了,光是局面如今还是一片混乱,南诏国还没有统一西南,那边如今是小国林立,互相之间差点没将狗脑子打出来,也就是南诏国一直以来坚定地站在大唐这一方,其他小国那都是墙头草,总之,武元庆和武元爽流放过去,那是讨不到什么好的。
两个亲哥哥都被流放了,要不是武后还得顾念着自家死了多少年的老爹,她能将武家人一锅端了。而这也树立了武后六亲不认的形象,武后这般,武家人顿时缩了,不敢在露头,武三思,武攸暨,武承嗣几个小辈他们意识到了危险,知道武后不是那么好讨好的。不过,他们如今也不求什么国公的爵位了,只求不被流放,因此,只得跑到杨氏那边去卖惨。
杨氏原本以为贺兰敏之袭爵之后会跟自己住在一起,但是,贺兰敏之想到曾经杨氏的眼神,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他是真不愿意讨好杨氏,基本的礼貌他可以做到,但是更亲近一点的,他是真不行。杨氏也知道贺兰敏之的戒备,心里也有些懊恼,她又不是真的一点下限都没有,当年无非就是一时起意,结果就让贺兰敏之有了察觉。她如今长女幺女都去世,次女虽说给了她无比的尊荣,但是,她也不能经常进宫,她这个年纪,再养什么面首,难免要叫人笑话,所以杨氏其实就是个寂寞的老太太。
如今有人过来奉承,横竖也不需要杨氏承诺什么,杨氏也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毕竟,名义上这些也都是自己的孙子呢!她哪怕什么表态都没有,但是只要她肯让武家人进门,对于这些武家人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保障,顿时,武家那边一个个愈发殷勤起来。
贺兰敏之只觉松了口气,他倒是不担心武家人夺走周国公的爵位,贺兰敏之其实内心深处是非常高傲的,他并不觉得这个爵位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实际上,隋唐两代,其实爵位的含金量都不算很高,贺兰敏之相信自己也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建功立业,因此,即便是这个爵位最后还是落到武家手里,贺兰敏之也不会因此觉得失落。因此,武家人愿意分走杨氏的注意力,贺兰敏之还是乐见其成的。
武后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她也算是恩怨分明,既然小一辈的武家人与当年的事情无干,那么,她就不会真的对他们做什么,当然,他们要是恨武后逼死了他们的父亲,那么,武后也不会在意多杀几个所谓的血亲。
李悦对于长安发生的事情没什么兴趣,他几乎没见过武家的人,武家又不知道他跟武后的关系,他们也不敢随意攀附宗室,这也导致了武家虽说出了一个皇后,但是在长安其实日子过得比较苦逼,以前武元庆和武元爽虽说没有什么实权,不过像是少府监这种职位,还是颇有些油水的,大唐的少府纵然不比秦汉时期是那种近似于小政府一样的存在,但是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机构,起码在里头钱是不缺的,因此,那会儿武家根本没想过攀上李悦,但是如今,武元庆和武元爽被流放,武元庆才到了地方没多久就一病不起,前段时间就传回了死讯,而武元爽呢,听说也病了,但是,武家这边甚至不敢上书求武后开恩,让武元爽回来。他们只能是愈发抱紧了杨氏的大腿,希望自己一家能够平安无事,最好那位位高权重的姑母能够饶恕武家,真正让武家也能分享到皇权的荣耀。
问题是,杨氏是随便几句甜言蜜语就能讨好的吗?真要是甜言蜜语,杨氏身边伺候的人一个比一个擅长这个,能从早到晚不重样的,因此,想要讨好杨氏,你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每次上门,总得带点好东西过去,要不然,杨氏就算是让你进门,也就是说两句话就撵人了,这要是给了外人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岂不是糟糕?
武元庆和武元爽被流放的时候,就带了不少钱财打点,不过还是给儿女留下了不少家底的,但是,再多的家底,只出不进,那也是不够用的。武家这边兄弟几个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总不能为了讨好杨氏,将武家的家底都搭进去吧,节流暂时不行,那只能开源了。如今在大唐,想要赚大钱,其实都是绕不开李悦的,别的不说,你就算是到闽越那边采买商品,到关中来卖,转手起码也有一两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