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飞继续前进,感知之风完全扩散开来,在不断检索周围的同时,也在进行“训练”,竟是战斗的过程中修行!
今晚已经将感知之风的全套功法背了下来,剩下的只需要“训练”——不断学习、解析、思考、尝试构建全新的感知之风模型。
此时,楚飞就一边使用过去的感知之风并积累数据,一边解析新的感知之风,甚至尝试建立新的模型。
楚飞现在可以轻易的做到心分多用。
在突破之前,就已经可以做到同时运行九个线程,如今突破后,同时运行九个线程轻松太多。
现在楚飞脑海中就同时进行六件事情:
突破后,对突破状况的自检;占用了两个线程;
运行感知之风搜索周围,占用一个线程;
训练并尝试构建更高级的感知之风模型,占用一个线程;
思考觉醒者的情况,并回忆相关知识等,占用两个线程;
思考这次的救援并模拟可能的状况,占用一个线程;
最后,保持战斗状态,占用两个线程。
新生的宇宙脑算力飙升。
楚飞更借用战斗的压力,去压榨宇宙脑的极限,尤其是构建更完善的感知之风,渐渐将第二层感知之风完善、升华、脱胎换骨。
此前楚飞虽然构建了第二层的感知之风,但效果很勉强,和第一层相比提升不大。
其实不是第二层感知之风的问题,而是楚飞无法构建完整的、第二层的感知之风。
因为第二层感知之风需要一个关键的逻辑——傅里叶变换。
第二层的感知之风,其实是觉醒者的法术了。
第一层的感知之风,“精确计算”的极限距离就是340米,超过这个范围会因为声音失真等,最终导致计算结果错误连连。
但完整的第二层感知之风,有两大提升。
首先,可以计算更远的距离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入了傅里叶变换的逻辑。
利用一种以傅里叶变换为核心的算法,完成逆向推导,将“失真”的声音还原,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
不过想要完成逆向过程,需要足够多的数据来“训练”。
但只要算力足够强大、模型足够精确、数据(经验)足够丰富,就可以不断延伸感知之风的有效范围。
理论上,这个范围是没有极限的。
比如次声波,科学家甚至可以利用次声波探索星球的内部结构。
楚飞先前就已经可以利用次声波,简单感知十几公里外的动静,探索大概情况。
其次,计算结果更细腻了,甚至渐渐超过了声波的极限。
第一层也有一种算法,就是利用刷新频率,获取更多的“点阵”数据,最终形成超过声波极限的细腻“画面”。
但这种简单的叠加数据的办法,提升效果有限。
而第二层的感知之风,因为有了傅里叶变换,可以采集到连续数据——这才是线扫描模式的正确打开方式。
采集到连续的数据,感知之风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就越发‘逼真’。
第一层感知之风,只有超声波感知,才能得到细腻的画面;而超声波感知距离只有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