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官一挥手,不耐道:&ldo;你直说便是!&rdo;
&ldo;我等此次侥幸逃生,又有皇上皇后的庇护,本不该说皇后娘娘坏话,惭愧惭愧!&rdo;
俩学子互相看了一眼,正色道:&ldo;&ldo;京城那片儿我等没去过,正等着明年的春闱下场试试……便不知那里如何,不做评说。我等在沣江州府府学求学,就连府学先生都曾直言不讳说娘娘办学行为不妥当,有失……妇德,江南一带有名的大儒洛老先生更说过,在其位谋其政,直指娘娘此举有牝鸡晨鸣之嫌。&rdo;
主事官拳头捏得咔咔响,气得脸红脖子粗,眉目炯炯,俨然下一刻这对学子要说个什么大不敬的就要就地揍人的架势。
听得他继续道:&ldo;原先学生也是如此认为,现经历一场大灾死里逃生,又有皇后娘娘带着小贵人们捐银救灾,恍然觉得,洛老先生等人说的似乎也不对,学生现在既糊涂又惭愧,还请大人指点一二。&rdo;
在京城天子脚下,聂国公府根基深,皇后娘娘出自聂国公府,又有镇国将军府撑腰,皇上还是个宠妻的,帝后威严甚重,自然没人敢说皇后坏话。
但出了京城却不然。
京城以外地方天高皇帝远的,言论相对自由些,尤其是当朝学子风气开放,崇尚言论自由,并不避讳议论当朝政事或贵人们,如此一来,以娘娘前无古人的做法,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赞同,甚至有些人暗地诋毁甚多。
主事官稍稍一想,就想明白了。
皇后娘娘自打在宫里办了那幼儿学堂,恐怕在士林中就名声不太好,他不屑扯扯嘴角,无知之辈!
主事官当年入京拜在聂国公门下,见过幼时的皇后,那会儿娘娘尚且只有六七岁,便能写的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钟灵俊秀至极,皇后娘娘是女子又如何?比起大部分男子,她甚至更为出色!
&ldo;你觉得哪里不对?&rdo;主事官转头问那学子。
&ldo;我等刚刚死里逃生,正是饥饿无依之时,娘娘的救灾物资便赶到了,尤其是……这些还是以娘娘办的学堂的名义捐发出来……&rdo;
两个学子眼眶红红,感慨道:&ldo;娘娘虽是女子,却有大丈夫之担当,气魄胸襟远超常人,学生敬服!&rdo;
主事官咳了咳,反问道:&ldo;那些个嚼舌根的可有人站出来帮你们?&rdo;
两人摇摇头,似乎要将脑袋低到地上去,&ldo;……惭愧惭愧!&rdo;
排在前头的百姓都听见了,虽然前头有些话听不太明白,但不妨碍他们感恩,学子跪倒下去那刻,前面百姓也跟着跪了下去,口呼&ldo;皇上万岁万岁,皇后娘娘千岁!&rdo;
后头百姓不明所以,连忙跟着跪了下去,对受灾后一无所有的百姓们来说他们只需知道一点,是谁给他们银子重建家园,谁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大灾后的百姓大都衣衫褴褛,神色孤苦憔悴,可此时双眼却都发亮,那是日子有了盼头重新有了指望的神采。
百姓们排好队小心翼翼接过官兵递来的银两,紧紧握在手心里,就怕给搞丢了。&ldo;谢谢,谢谢皇后娘娘,谢谢皇上,谢谢大人。&rdo;
&ldo;还、还有小贵人们也该谢。&rdo;
褚稷看完沣江州府传来的折子,当朝朗笑了一声,&ldo;皇后送去的银两已经到达沣江受灾最重的州府,如今地动逐渐平缓,百姓们已经开始重建房屋衣舍了。&rdo;
褚稷回宫的时候,这么跟聂珑说了,还将那俩学子的事说了下,嗤笑道:&ldo;那些个专耍嘴皮子的,不干半点正经事,成天嚼舌根,这种人便是参加了科考朕也不会录用!&rdo;
聂珑正绣着小衣裳,她已经怀了两月,肚子尚未显怀,但大约是心理作用,总能隐隐感觉到肚里有个血脉相连的小家伙正在生根发芽,乖巧安静地躺在她肚子里。
聂珑抬头看了眼肚子里小反派他爹大反派皇帝气呼呼的俊脸,&ldo;世人都说女子就该深锁庭院,相夫教子,我不认同这种观念,也无意去打破枷锁,然本宫乃一国之母,便是天下子民之母,教导孩儿有何不可?&rdo;
她绣着小虎头,轻描淡写,&ldo;更谈不上什么牝鸡晨鸣。&rdo;
&ldo;大惊小怪。&rdo;
隔天这话儿有意无意从宫里传了出去,众人恍然大悟,这样说似乎也没错?
学堂里那些小崽子们可不就是皇后娘娘的子民?她开个学堂教导孩子何错之有?
得了,这事儿有了皇后娘娘自个儿有理有据的反驳,学子们心服口服,又听说沣江之事第二批赈灾物资便有大半儿是皇后自己掏的,跟着学堂里的小团子们和皇上才跟风捐银子的。
这事儿传开来,皇后娘娘自嫁进宫里来,名声算是彻底立稳了。
先前总有人说皇上专宠皇后,被皇后蛊惑,也是后头皇上自揭其短方才了事,后来又有皇后惊掉众人下巴办学堂一事,皇后的名声着实一般,有人说皇后除了出身,便无可取之处。
你现在在说这话试试?
除了被呸一脸,还能落着好?尤其是在沣江一带,皇后的名声瞬间高至顶点,甚至比皇上还响亮些。
那些个后宅妇人们见此,羡慕得眼睛都红了,且不说皇后娘娘借捐银已是得了多大名声,那是多少银子都换不回的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