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八里庄是十三支队司令部的驻地,支队司令侯如墉就住在这里。这支部队全称为别动队第十三支队,支队骨干都是前蓝衣社成员,信奉的是法西斯主义。
话说当年也着实风光过,可随着**滋生,蓝衣社解体,别动队首领康泽失庞,这些中下层人员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时值抗战爆发,侯如墉灵机一动就拉起了队伍,如今在元氏、赞皇一带是混得风生水起。
混得虽好,可老百姓们却并不待见。原来,这个十三支队不抗日不说,还乱派要粮款,乱抓壮丁,任意捆绑群众、敲诈勒索,搞得元氏县的民众苦不堪言。
当地流传着“穷八路,富民军,十三支队活煞神”的顺口溜,还有一句“八路打,民军看,十三支队光捣乱”。足见这个十三支队是什么货色。
这天下午,村外一队骑兵沿着大路急驰而来,径直闯进了庄子,村民们吓得纷纷躲避。一名老太太大概是腿脚不好躲得慢了些,还挨了领头的军官一马鞭。
尽管他这样无礼,可是在场的人们没有一个敢说什么,更别提拦住他了。因为他叫杨志希,是十三支队的参谋长,也是侯司令的亲信。谁要得罪了他,活埋都是轻的,所以在元氏县人人侧目,却又无人敢惹。
杨参谋长兴冲冲赶到一处大院,对门口的哨兵说:“司令回来了吗?”
哨兵忙道:“回来了,正等着您呢!”
杨参谋长把马缰扔给哨兵,说:“看好我的马,别让大爷请你吃鞭子!”说完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
由于走得太急,刚进院内就差点跟人撞个满怀。杨志希正准备发火,抬头一看,却是侯如墉的小舅子。俗话说疏不间亲,他虽是参谋长,却也不敢得罪顶头上司的家人,不然侯夫人的枕头风就受不了啊。
这小舅子倒是个有眼色的,知道杨志希是侯司令的亲信,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忙让开道,说:“是参座回了啊,您快进去吧!司令正等着您呢!”
正说着,只听院内有人问道:“是志希回来了吗?”
杨参谋长忙道:“是我,司令!”
侯司令说:“快进来,快进来!志希,事情谈妥了没有?”
杨参谋长忙走进内院,一脸欢喜地说:“恭喜司令,过不了几天您就可以入主平安县了!”
侯如墉激动地站了起来,一把抓住杨志希的肩膀,说:“此话当真!”
杨参谋长忙道:“卑职哪敢骗您啊!刚刚跟他们的周参谋长谈好了条件,我怕您等得着急,饭都没吃就回来了。”
侯如墉听了好不高兴,在院内连走了好几步,说:“好,太好了,这个周益民总算是开窍了!只要他愿意靠过来,大事成矣!”
杨参谋长说:“我估计是他在那边也快混不下去了,才想到投靠我们。”
侯如墉点点头,说:“嗯,有道理!他还有提别的什么条件吗?”
杨参谋长说:“怎么没有?他还想借我们的手除掉保安团的老人,然后独霸平安县呢!”
侯如墉一巴掌拍在石桌上,怒骂道:“想要老子替他作嫁衣?白日做梦!”
杨参谋长忙劝道:“司令您别生气,只要我们的大军进占了平安县,还能由他说了算?”
侯如墉这才回嗔作喜,说:“好!志希,这回你可算是立下大功了。只要此番事成,到时候我让你独自领一个县!”
杨参谋长大喜,忙连声道谢。
这个侯如墉觊觎平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一直没有机会下手。郑卫国在的时候,平安县保安团是兵强马壮。日军都接连吃瘪,侯如墉那点儿人马就更加不敢去招惹了。
好不容易等到33师出征,且一去月余未归。侯如墉觉得机会来了,忙点齐兵马准备硬吃下这块宝地。可没想到留守的部队也不好惹。土地没弄着不说,还崩了门牙。受了这次打击之后,他终于意识到光靠武力是行不通了,于是改为金钱收买。经过这段时间不计血本的投入,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
经过几番密谈,侯如墉终于和33师的周益民参谋长达成了瓜分平安县的协议,并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根据这个方案,周益民将帮助侯如墉的部队绕过33师的眼线,直插根据地腹心,然后里应外合,一举除掉端掉33师的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