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位段太尉不愧是本朝第一名将‐‐张涵向来很佩服他打仗的本事。不过,段颎这人军事行,政治上却没有立场,一看宦官得势,就投靠了中常侍王甫,成为宦官们的得力打手。熹平元年(172年),时任司隶校尉的段颎听从宦官的命令,一举抓捕太学诸生一千多人。
段颎如此卖力,得到了宦官的青睐,这几年来历任颍川太守、太中大夫,并两任太尉,可谓是春风得意。然而,段颎抓捕太学诸生,也留下了无穷后患。太学生与士大夫们关系密切,三万多太学生被段颎抓了一千多,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日食发生后,皇帝和三公都要闭门思过,段颎身为太尉,自无法避免。随即,就是士大夫们的趁机弹劾了。人多力量大,这种众口一辞的弹劾,宦官们也抵挡不住。加之,宦官内部也有矛盾。王甫、曹节等资历较老,主导了矫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一事,在宫中手握大权;而张让等十常侍是后起之秀,也深得灵帝信任,这种权力上的纷争没有道理可讲。王甫因纵子行凶、指使门生贪污公款,被重点弹劾,十常侍趁机落井下石。没过多久,中常侍王甫及太尉段颎就被下狱。
人走茶凉,段太尉下了大狱,谁还认识段咸。别说雪中送炭了,这种时候,不落井下石就是好的。段咸的境遇可想而知。不过,张涵还是没有想到,堂堂太尉之子竟沦落到如此地步。
但是,事到如今,墙倒众人推,段颎的命运已经定了。别说张涵小小一个议郎,就是曹节也救不了他们了。再说,张涵跑出来就是为了躲开此事。如今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卷进去。张涵不觉得段颎无辜,段颎当初昧了良心,现在也是罪有应得,只可惜他一身本事了。
当然,张涵这么想的,但这话可不能说出来,就随着众人安慰了段咸几句,说了几句段颎的好话。什么段太尉平羌有功,吉人自有天象云云,又让人找了车,把段咸送回去。
随后的事情一如张涵所料,中常侍程璜本来与王甫、曹节亲近,见势不妙,立刻反戈一击,倒向了十常侍。程璜的女婿,司隶校尉阳球上奏请诛王甫和段颎,中常侍王甫和太尉段颎都被处死,段颎家人被流放徙边。
士大夫们小胜一局,灵帝下诏大赦天下,党人禁锢开始放松了。
在这场风暴中,张涵老老实实待在城外,一步也不踏入雒阳城,每天早早跑到白马寺,支娄加谶口头翻译,张涵自己抄录,又抽时间准备了一套针刀器械。张涵自己无意改行当大夫,但能培养出一批外科大夫,用途还是很多的。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五章买官[上]
&ldo;一万万?&rdo;
尽管张涵知道对面坐着的这人是十常侍的老大,刚刚沉重打击了曹节-王甫联盟,并有望在短期内荣登大汉国第一太监宝座的张让张公公,但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张涵还是忍不住叫了起来。好在最后关头,张涵记起了对方的身份,他把到了嘴边的&ldo;你疯了!&rdo;,又咽回到肚子里。不过,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张涵超水平发挥了。所以,&ldo;你疯了&rdo;三个大字,明明白白写在了他的脸上。
&ldo;侯爷,张涵要买的只是个刺史,不是太守,也不是三公!&rdo;
&ldo;明白,明白!但是,这个价钱可是陛下亲口说的!&rdo;
张让点点头,示意自己真的明白。老实说,张让也知道这个价钱很过分。刺史通常会卖一千万,好的州也许能卖到二千余万,但一万万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灵帝提出这个离谱的价钱,张让就隐晦地暗示,要价这么高很难谈得拢的。不过,张让还是决心要把刺史卖个好价钱。宦官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只有得到皇帝的信任,宦官的权力才稳固。灵帝最喜欢钱财,张让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讨灵帝欢喜的。
张涵踌躇了在三,晃晃脑袋,&ldo;侯爷,张涵喝醉了,还望侯爷恕罪……&rdo;就准备起身告辞了。
&ldo;等等,伯润,张家出的起这个钱!&rdo;
张让也急了,他收起脸上的笑容,语含威胁。张涵起身到中途,听见这话,不由僵在那里,靠,这是要强买强卖呀,张让很了不起嘛?
张涵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他苦笑一声,又坐下了‐‐张让的确很了不起!至少,张涵是得罪不起。
&ldo;侯爷,张家是出的起这个钱。可是,张家出得起这个钱,张涵却出不起。侯爷,您也清楚。雒阳酒楼一年下来,也挣不上一万万。来时家祖父给了我四千万的费用,基本把酒楼资金支光了。侯爷,张涵现在只剩下二千五百万了,买不起这个刺史呀!&rdo;
四千万钱真是不少了。在十年前,张家要想拿出这笔钱来,也是相当吃力的。当初张昭要买地的时候,张家才拿出七千万钱而已。若非张涵是长子嫡孙,一向受宠,深受信任,张家就算再有钱了,张昭也绝对不会给他这个钱的。张涵边叫穷,边偷偷去看张让的脸色,张让不动声色,张涵不明所以,便继续叫苦。
&ldo;再说了,侯爷,花一万万买个刺史,这叫什么事呀?回去后,我怎么交代呀?家祖父若不打折了我的腿,才怪!
刺史不像太守,可以直接收税,刺史是监察官,只能从官员身上搞钱,侯爷,您说我多少年能挣回这笔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