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防御战和消耗战,因此德国不得不为适应这种情况而制订作战计划了。这意味59着&ldo;广度的战备&rdo;阶段的结束。虽则施佩尔在1943年及1944年所作的巨大努力的确成功地提高了生产数字,但是根据可供利用的时间和条件来说,要进行充分的&ldo;深度的战备&rdo;是不可能的。鉴于德国和欧洲德占区的形势已有利于‐‐虽然不十分符合盟国所主张的方针‐‐继续使用经济压力,英美两国政府遂开始在所有适当场合下协调他们的行动计划,这样,在大战的后半阶段,他们的行动就明显地分为两大阶段。在1942年年底以前,他们一直是在相当不利的情况下作战的,因为那时在欧洲和南美洲的中立国,由于仍然相信德国可能取得胜利而不愿意承担风险。当盟军在1943年和1944年开始转入进攻时,采取经济攻势就成了可能,于是中立国才相当情愿地逐步缩减他们同轴心国的经济联系。第二节海上封锁:英美合作经济战的传统战场是通往交战国或&ldo;毗邻的中立国&rdo;港口的海道;其传统使用的武器是以军舰拦截违禁品。自1939年9月以来,对那些横越大西洋而至欧洲港口、可给德国和意大利供应物资的航路进行监视,一直就是经济作战部的主要目标之一。但自法国沦陷后,皇家海军转而去执行甚至比管制禁运品更为重要的任务,迫使经济作战部不得不在货源基地建立管制禁运品的机构。我们已经知道,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说服中立国的货主,他们如想要从海外市场‐‐譬如说在美洲国家,向某一欧洲港口出口货物,应向出口国家所在地的英国领事申请批准,然后由英国领事发给航行证和船只许可证这两种文件。1与此同时,还对欧洲的中立国实行了&ldo;强制&rdo;的限额政策。航行证根据这种标准发给,它将准许适当的进口以满足国内的消费,但禁止将其再出口与敌方,或囤积大量存货,以致惹起敌人的入侵。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禁运品管制制度,只是偶尔求助于皇家海军。这种制度之所以获得成功,多半有赖于出口国家的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的默许和积极支持。当1941年12月,美国成为交战国之一的时候,英美两国在政策上才有可能取得了完全协调,但是,这只是完成了日本袭击珍珠港之日以前已经走得很远的一个过程而已。1早在1941年6月,美国出口管制局在签发诸如以瑞典、瑞士、葡萄牙为目的地的出口许可证以前,就已经要求美国出口商出示他们所持有的航行证。1941年12月以后,既然没有必要实行两种制度,应该采取的做法显然是以美国的出口许可证立即代替英国的航行证。同时由于1939年12月实行航行证制度所惹起的为难局面,而且实际上是敌对情绪,也提示了美国政府很可能乐于在1941年12月立即接管这一制度,用以消除外界关于英国干预美国内部事务的指责。然而,美国方面并没有做出这样的反应,因此很明显,在美国人的眼中早就认为英国的封锁措施是正当的。所以,并没有过分匆忙地把这两个制度结合在一起,而尽量假以时日由华盛顿和伦敦双方之间在行政方面做出仔细的安排。这些安排应该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即必须继续对欧洲一些中立国家强制实行定量配给,并继续维持现行的全球性限额制度(每个季度,不论从哪个产地向这些中文国供应的物资,都限定在固定的数量内);并且从经济作战部所积累的统计和经验看来,此事在伦敦进行将是最适宜的。最后制定的程1见上文,原著第21‐22页。1另见《概览,1939‐1946年:轴心国的初期胜利》,第7编各处。
序是,华盛顿的经济作战委员会将首先考虑美国方面申请的出口许可证;有些申请者因供应方面的理由或者因为发货人被列入禁运名单上,或是由于其他可疑原因而将遭到拒绝;其余的则都提交伦敦经济作战部处理。该部将同美国大使馆的代表磋商后作出决定,如果结果满足了申请者的要求的话,其数量将从相应的限额中扣除,并及时通知华盛顿。就美国方面来说,英国的&ldo;航空执照&rdo;和&ldo;邮件执照&rdo;(这些执照使用与发给以航空或邮包运送的货物的&ldo;航行证&rdo;相同的制度)也由美国出口管制局接管。这些安排均于1942年4月1日开始实施。这样,在管制违禁品方面,英美两方的关系在行政管理上并没有不协调之处。但是在管制来自轴心国控制下的出口物资方面,却有发生摩擦的可能。按照国际法规定,交战国无权没收由中立国船只载运的非违禁品的敌国货物;战争的头三个月中,英国政府没有采取这种没收行动。但到1939年12月,作为对德国布设磁性水雷的61一种报复,他们才开始这样做的。当时,美国政府抗议过这种报复敕令。在法国沦陷以后,英国政府颁布了更多的报复命令。美国政府自1941年12月参战以来,不曾颁布过任何报复命令,这就可能面临在这问题上如何保持一致的进退维谷处境,因为他们当然是不希望看到德国坐收出口贸易兴隆之利的。不过,还是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管制敌方出口的事务委托英国去管理,而美国政府则同意只派一名代表列席伦敦的敌方出口委员会。这些安排的重要意义远远不止是阻止了货物从美洲各国点滴地流入或大量地涌进德国。各项管制制度还可用于供应目的,甚至用来从敌方采购货物,并且用来对中立国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1942年后,凡属联合国家所需的稀有商品,均停发航行证,而这些供应不足的货物后来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或作为对它们的对应让步的报答,才允许运往欧洲中立国。不管美国政府对敌人出口总的态度怎样,他们是准备给那些他们认为是共同作战努力所必需的敌方物资发放出口护照的。在拉丁美洲国家,通常需要由三边做出安排。1942年期间,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加入了联合国家。这些国家无论是作为积极的盟国,还是作为倾向英美事业、态度友善的前交战国,他们在战争中都起了极其重要的经济作用;这个作用虽然同眼前这个管制禁运品问题决不能完全分开,但却是远远超过了它。美国政府从1941年春季起,在拉丁美洲开始实行了一种采购政策,到1941年底,这种政策已经解决了许多英国的封锁问题。珍珠港被袭击后,这种政策便成为美国对经济封锁的最重要的贡献。这些采购从一开始就是既为了保证供应,也为了排斥其他国家竞争。1941年春季以后,美国国务院的目标是要把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拉丁美洲的所有战略物资全部买下来,美国和巴西政府之间于1941年5月14日签订一个协定时,就开始这样做了。根据这个协定,巴西某些商品的出口要受向美国出口和向西半球国家出口相同的许可证限制。接着又同其他许多南美政府签订了协议。1这些协议的广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把战略物资保留给了联合国家使用,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大部分战略物资流入轴心国的可能性。它们还使英国政府62不必用他们有限的资金,继续在拉美进行先买权的采购。另一方面,虽然英国政府愿1梅德利科特:《经济封锁》,第1章,第499页,第502‐503页,第507‐508页。参阅兰格和格利森;《不宣之战,1940‐1941年》,第5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