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和美国各使团一起分担签发航行证的责任,但是,英国和美国政府都看到用当地的出口许可证代替在拉美国家所实行的航行证制度,会遭到严重的反对。在1942年这一期间,经过许多次试验,在此基础上精心制订了行政管理措施,并成功地完成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任务,即把战略物资的采购和出口同其在同盟国和受到优待的中立国用户之间的分配问题联系起来。因此,美国这个庞大的采购计划同现有的禁运品管制机构的结合,便意味着创立了一种对南美向欧洲出口的双重检查制,而在那些以各种形式保证不把持有航行证的货物重新出口的欧洲中立国家中则还存在着一种第三道检查。尽管如此,一般认为还存在着许多逃避管制的可能性。向轴心国走私已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它连同突破封锁活动及旅客管制问题一起形成了战争时期经济封锁中的主要问题。在诸如白金、云母、黄金、工业用金刚钻、奎宁、咖啡因、肝精以及胆固醇这些战时价值高而体积小的物资方面,怀疑有走私的情况‐‐但其规模如何从未能得到证实。白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宗货品;德国人需要白金,在生产硝酸时用于促进氨的氧化作用,制造各种磁电机、科学仪器和延时引信,以及其他能确保高度可靠性的类似用途。在1941年6月以前,德国一向从俄国得到它的供应;在剩下的两个能大量供应的国家中,加拿大自然没有什么可给的,德国就把希望的眼光转向哥伦比亚。直到1941年年底前,意大利环球航空公司的巴西航线使德国得以从南美进口这些小体积的货物,并以出口药品和药材作为交换。但是,当意大利环球航空公司的业务于1941年年底停顿后,德国便主要依靠横渡大西洋的船只来实现他们为大规模的偷运活动一直在精心制订的计划。这些计划是很难破坏的,从此双方勾心斗角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采取预防走私措施起初主要是英国的责任,但是,到1942年年底以后,美国当局对这个问题也引起了63深刻的注意,有一段时间,还批评了英国的做法。可是,经验表明,要解决同盟国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只能进行偶然的拦截,盟军在北非登陆以后,直布罗陀有段时期不能用来检查船只;已建立的使用航行证和船只许可证制度施加压力的方法收效也不大,因为大多数走私勾当都是由个别海员和旅客在物主、发货人或船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干的。在1943年头六个月期间,英国驻马德里大使塞缪尔&iddot;霍尔爵士提出在北非作战的关键时刻不应经常搜查西班牙船只。但是,偶然的拦截,仔细搜查有关个别偷运者的(主要是海员)个人档案材料,以及为了堵塞漏洞在拉丁美洲以先买权采购等做法,倒是富有成果的。从走私的观点来看,从南美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经由大西洋的航线是最重要的,但是在1943年秋季,人们已知道在工业用金刚钻方面存在着一个大漏洞,它可经由美洲空运到非洲西海岸再从那儿运往伊伯利亚半岛和中东。虽然,在盟国在欧洲的军事胜利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走私问题以前,向东到中东的航线和由北向南的非洲航线,还没有建立起适当的监督制度,但到1944年春季,已在英国和法属西非对飞机乘务人员和普通乘客实施了适当的管制和搜查制度。另一方面,在1942年引起盟国特别关注的、在德国和日本之间突破封锁这一更为重大的问题,却在轴心国的初期胜利后,便成功地获得了解决。起先,盟国方面的预防措施几乎是完全不中用的:1942年上半年,九艘突破封锁线的船只从远东抵达法国港口,运来了大约多到六万至六万五千吨的昂贵货物。1942年9月间,又有一大批普通货船东西来回航行;到11月底为止,
获悉有九艘已离开了比斯开的各个海港。三艘突破封锁线的船只,在11月也从远东抵达了波尔多(5月以来第一次),运来了大约一万六千吨货物,其中据信有一半是橡胶。整整这一年,经济作战部一直忙于应付这个问题;它估计,1942年期间,运抵欧洲的十万吨货载足以满足德国对橡胶、锡、钨和大麻的基本需要;十五万吨的植物油能使德国维持它的油脂定量供应。但是,除了在1942年11月截获一艘西行的和两艘东行的船只外,盟国在这个阶段为了试图堵塞这一严重漏洞而采取的反措施,证明是十分无效的。因而这促使轴心国扩大了他们的经济合作,并于1943年1月宣布了这方面的计划。但是,到了这个阶段,盟国当局64已准备好以加强空中和海上巡逻的方式实行更有效的反措施。1942年11月到1943年5月之间,共有十一艘突破封锁线的船被击沉;其中七艘是开往德国的,四艘是开往日本的。另外一些船被击毁而停航;能够通过的为数寥寥无几。此后经过一个时期的间歇,然后就是在1943年到1944年仲冬的第三个也是最后的一个季度。1943年12月底,德国派了十一艘驱逐舰护航一艘突破封锁线的&ldo;阿尔斯特鲁费尔&rdo;号,这表明它对所载货物给予的重视。可是,该船于12月26日在比斯开湾被海岸指挥部的飞机击沉了;第二天,&ldo;格拉斯哥&rdo;号和&ldo;企业&rdo;号巡洋舰又击沉了三艘德国驱逐舰,并击伤了其他一些船只。从1941年1月3日到5日,又有三艘向内行驶的突破封锁船&ldo;韦塞尔兰德&rdo;号、&ldo;贝尔根兰德&rdo;号和&ldo;里奥格朗德&rdo;号在南大西洋被美军击沉。这就似乎终于迫使往返于远东海面突破封锁的活动暂时敛迹,虽然用潜艇进行突破封锁的活动依然如故。第三节有条件的援助政策上一节所谈的管制禁运品机构,它承担的是比较消极方面的封锁职责,但是,在大战第一年以后,这就再也不是盟国经济战的主要特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特色的发展,是试图使欧洲中立国摆脱对轴心国经济上的依赖,虽然在战时状态下,这必然牵涉到对中立国政府施加某种形式的压力,但这主要是一种诱导的政策而不是压制的政策。&ldo;有条件的援助&rdo;在这个意义上,在西班牙获得了最大的成功,正当法国沦陷,战争处于危急阶段时,英国政府给西班牙提供了英镑援助和航行证,使它获得小麦、棉花、煤和橡胶等主要物资的供应。这样,西班牙的贫困经济就得以维持而不必依赖德国,而佛朗哥将军也可以更容易地抑制自己(他显然也想这样做)不去同轴心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积极合作。对土耳其,英国也竭力给予经济上和其他方面的援助。因此,到1941年夏季,这项工作已使英国得以成功地取代了德国,成为土耳其的主要市场和供应者。瑞士和瑞典虽然实质上已断绝了与盟国各种形式的正常接触,也准予(在得到轴心国的许可下)通过盟国的封锁继续进行若干进口。1于是,到了1941年底,英国政府能够说:他们已经通过经济援助,为在这些国家内保持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做了一些工65作;并且送给它们的这些供应品也使它们能以与德国在比较平等的条件下进行讨价还价。在军事上,这些中立国都是极其脆弱的,而且在大战的这个阶段,除了根据他们在大战第一个冬天以各种形式向英国提出的保证,要求他们在&ldo;正常供应&rdo;的基础上保持表面上的中立以外,再要对他们提出什么奢求,也是无济于事的。美国的参战,并不需要对这计划作出任何根本的改变,因为1941年美国1见下文,原著第70‐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