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唐凌烟阁排名 > 第15章 全国遍地现皇帝岂能让迷楼吴娃来背这个锅(第1页)

第15章 全国遍地现皇帝岂能让迷楼吴娃来背这个锅(第1页)

在隋炀帝的统治下的公元611年至617年间,全国多数区域已被农民起义的风暴所笼罩。起义军规模不一,数量众多,总数达百余支,参与者达百余万。这些起义军分布于全国各地,北起河北、山东一带,南至江淮地区,共同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隋朝统治的浪潮。其中,载入史册且可供查证的起义事件就有数十起。

公元611年王薄起义。王薄,山东邹平人,领导长白山首义,是隋末农民起义的先驱之一。其自称“知世郎”,并创作了《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首诗歌一经传唱,便迅速在山东大地如流行歌曲般广泛传播。它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苦难与思想情感,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情绪。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封建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深切渴望,还充分展现了古代农民起义军的英勇与豪情,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这首诗歌,王薄号召受苦受难的农民兄弟拒绝服从隋朝兵役,鼓励大家参加农民起义军。直接触及了民众的痛点,激发了封建统治之下民众的反抗情绪,为起义军提供了广泛的社会支持,这支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

这首招兵宣传战歌的出现,也代表着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军队伍的进步,已经知晓宣传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农民起义军在宣传策略上的创新,能够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民众。

王薄率领起义军转战于山东北部沿海一带,与其他起义军互相支援,共同抗隋。唐朝建立后,王薄宣布起义失败,随之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齐州总管,但在武德五年(622年)被潭州刺史李义满之侄李武意杀害。具体详情,我们后文再讲。

公元613年孟让起义。孟让在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起兵,称录事。“录事”在古代通常指的是官府中负责记录、缮写的小吏,孟让称自己的起义为“录事”可能是一种策略,用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起义队伍,或者是为了在起义中赋予自己某种合法性的象征。他曾与王薄联合,占据长白山(今山东省邹平县境内)为据点。

孟让的起义军一度发展到十余万人,后来又占据都梁宫(今江苏盱眙县东南),都梁宫是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在盱眙县都梁山上建造的一座行宫。根据史籍记载,隋炀帝为巡游江南,见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部)山水之美,在南山之上筑离宫,以“都梁香草”中的“都梁”二字为名。

孟让后来率众南下,与隋朝江都郡丞王世充交战。在与王世充的交战中孟让战败,被迫向北转移,后来归附了瓦岗军,被任命为总管,封齐国(郡)公。

公元611年张金称起义。张金称在清河(今河北清河西)起兵,自称将军。张金称起义后,与隋军进行了多次战斗。他一度攻克了多个郡县,包括黎阳等重要地区,但由于轻敌,最终被隋将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鲜卑族,代郡武川人,今内蒙古武川县)击败,在逃亡过程中被杨善会(杨善会,字敬仁,今陕西华阴人,是隋朝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俘获,并在清河被斩首。他的余部最终归附了窦建德起义军。

公元613年郭方预起义。郭方预在北海(今山东青州市)起兵,自称卢公。起义之初便迅速聚集了三万人的起义军,规模较大,曾攻克北海郡城,但最终被隋将张须陀击败。

张须陀,字果(565年~616年12月1日),弘农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人,祖籍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张须陀最初跟随蜀王杨秀,授仪同三司(指其仪仗和俸禄与三公相同,享受与三公一样的待遇和仪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张须陀跟随大将军杨素平定叛乱,又拜为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的行为,即有权在自己地盘设置自己的办公机构)。后转任齐郡丞(太守的副手,协助太守处理政务),开仓放粮,成为隋朝柱石大臣(同柱石之臣,比喻来源于古代建筑中的柱子,用来支撑房屋的结构,因此用来形容那些支撑国家的重要人物),在任齐郡通守(副太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期间(道讨捕黜陟大使是在隋炀帝时期设立的,当时隋朝面临着严重的农民起义问题,需要强有力的官员来平定叛乱,负责当地军事和行政事务的重要官员),张须陀率军平定了多次农民起义,威振东夏。

张须陀是大唐名将秦琼和罗士信的上级兼老师,两人在他的麾下效力,很多军事和战斗技巧都是从张须陀身上学到的。张须陀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忠臣名将,公元616年,张须陀兴兵攻打瓦岗军,但兵败战死。

公元613年郝孝德起义。郝孝德,在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聚众数万起兵反隋,活动于黄河以北地区。他曾与王薄、孙宣雅等起义部队联合,并占领章丘(今山东章丘北)。后为隋将张须陀所败,归附瓦岗军,会合徐世积,占黎阳仓,并被封为平原公。

公元613年孙宣雅起义。孙宣雅在起义于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境),聚众十万人,自称齐王。孙宣雅先后会合了王薄、郝孝德等起义部队,共同攻打章丘,并与张金称、高士达起义军合兵攻破黎阳仓,多次击败隋军,后被隋将张须陀击败,其下落不明。

公元613年格谦起义。格谦在豆子冈(今山东惠民县境)起兵反隋,自称燕王,这是隋末农民起义中的一次重要事件。起兵后,格谦迅速聚集了十余万人的起义军,自称燕王,并在队伍中实行了“等身制”,即将军和士兵的身份相同,只要有战功,士兵就可以成为将军,这一制度使得他的起义军战斗力较强。然而,起义军最终被隋朝将领杨义臣和王世充所击败,格谦也在战斗中被杀。

值得一提的是,格谦实行的“等身制”,在当今大城市的现代化公司企业也有采用,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管理制度,“等身制”管理制度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力、促进组织发展,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培养多元化人才。

公元613年高开道起义。高开道是格谦的得力将领,其出身盐户,因生活困苦而投身起义军,后凭借勇猛善战逐渐崭露头角。格谦被杀后,高开道率残部逃至海边,重新招兵买马,攻占北平、渔阳等地,自称燕王,建立割据政权。

武德三年(620年),高开道归降唐朝,被封为蔚州总管、北平郡王,赐姓李氏。但不久后,他再次起兵反叛唐朝,与突厥勾结,侵扰唐朝边境地区。武德七年(624年),高开道管理层内部生变,被其部将张金树背叛,最终自杀身亡。

从上述农民起义可以看出,隋炀帝杨广不是一般的不得民心,而且这些起义军的规模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虽说隋朝的农民起义数量不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最多的,但却是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有些起义军甚至跨越了朝代,唐王朝建立后还存在好长时间。

而且这个时期的起义军首领自开始不是称王就是称帝,这是对隋炀帝杨广的政权表现出的极端不满和蔑视,可以说隋炀帝的暴政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除了上述影响力较大的起义外,还有一些称王称帝的起义军首领,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刘武周起兵马邑(今山西朔州),自称皇帝,后依附突厥,成为隋末北方的一大割据势力。

林士弘起兵豫章(今江西南昌),自称楚帝,建立楚国,一度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

刘元进起兵晋安(今福建福州),自称皇帝,是隋末江南地区的重要起义领袖之一。

朱粲起兵南阳(今河南南阳),自号楚帝,其部队以残暴着称,后为唐朝所灭。

李子通起兵海陵(今江苏泰州),自号楚王,后投降唐朝,再次反叛被杀。

邵江海起兵岐州(今陕西凤翔),自号新平王,是隋末关陇地区的一支起义军。

薛举起兵金城(今甘肃兰州),自号西秦霸王,建立了短暂的西秦政权。郭子和起兵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自号永乐王,后归附唐朝。

窦建德起兵河间(今河北河间),自号长乐王,是隋末北方重要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建立夏国。

汪华起兵新安(今浙江淳安),自号吴王,控制了江南部分地区。

杜伏威起兵淮南(今江苏扬州一带),自号吴王,是隋末南方的重要起义领袖之一。

李密起兵巩县(今河南巩义),自号魏公,后建立瓦岗军,成为隋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军之一。

王德仁起兵邺城(今河北临漳),自号太公,是隋末河北地区的一支起义军。左才相起兵齐郡(今山东济南),自号博山公,是隋末山东地区的一支起义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