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ldo;朱三太子&rdo;是明遗民反抗清朝入主中原的一面旗子。后来,在秘密会党中,诡托&ldo;朱三太子&rdo;、&ldo;朱洪竹&rdo;、&ldo;朱红桃&rdo;引导会众造反的例子极多,在秘密教门中,借&ldo;朱三太子&rdo;、&ldo;朱九龙&rdo;的名号造反的事例也很普遍。
实际上,教门、会党之外,普通的农民反抗也有这种情况。这种作法到底谁是始作俑者,目前还无法搞清楚。
朱慈悲即震惊又感到欣慰,这个方靖是个人才,他决定抽调方靖到老营专门管这些教门的沟通联系事务,对于那些借机敛财或想用教徒来实现自己当几天帝王的梦想的,坚决打击,并昭示百姓不要听信这种邪教,对于可团结的比如白莲教,八卦教,天理教用榆园军控制的天地会,洪门加强渗透。作为臂助。
易经云:见群龙无首,吉。
榆园军之内肯定还有人才,如何发现人才?锻炼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力量?这是个大问题;朱慈悲见到方靖,决定以方靖为榜样,树立为榆园军分忧、认真思考、敢担责任、勇于自荐的模范。
他命人接来了方靖的家人,在老营找了一块好地方,给方靖家以最大的荣耀,榆园军没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朱慈悲三天到方靖家一问安,五天到方靖家坐坐,使方家成为老营最受羡慕的家庭,超过了刚刚被八卦消息传说的妇孺皆知的马三丫家。
三丫还动员自己的关系,给方靖说了一门亲事,并亲自帮着办亲事,方家一时喜气盈门热闹非凡。
能不能继续科举?怎么选拔人才呢?明朝朋党把持科举,以党同伐异来在官场结党营私,朱慈悲决定不能再单一选拔人才,否则,这个选拔人才的渠道就容易被把持,被利用,被败坏。
现在榆园军中,最重军功,奖赏多,提升快,可是人员更迭也快,常胜将军少,有的老人就是觉得兵凶战危,才退出了一线战斗,过安乐日子去了。
现在榆园军兵源充足,五湖四海都来参加榆园军,要不是榆园军严格限制规模,不引人注意,估计早就几万兵了。
虽然张存仁,杨方兴这两个家伙非常顽固,但是经常也有榆园军弃守的次要营寨,被他们拿去表功,倒也相安无事。
可是最近消息传来,于七因为回到当地没能处理好关系,与当地官员翻脸,搞的一下栖霞胶东几个县爆发武装战乱,朱慈悲一方面痛心牺牲的人员,一方面告诉各地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有利时机。
不是朱慈悲不想战斗,不想胜利,而是看到现在武装起大量麻木的奴性的农民其实是巨大的浪费,在八旗骑兵面前,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还不如培养更多的孩子,再教育孩子们勇武,用越王勾践的话,叫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洗雪国耻。
他开荒垦殖获得更多的衣食来使大家生存繁衍,他用思想影响,行动感召来让奴性与软弱逐步改变,不知道方靖这事办得好不好,选贤任能是件大事,是不是请师父来帮助自己呢?
姐姐长平来了,在这里,长平继续喊朱慈悲为张之瑜,而张之瑜则喊长平为桃瓶,两个人已经渐渐熟悉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称呼。
朱慈悲跟姐姐说了自己现在形势发展不错,缺人的意思,姐姐说,你想到的师傅早就想到了,估计现在宫仙儿已经在路上了,跟他一起来的是二冬和大冬,白妮在家侍奉曾师祖母带两个孩子,来不了了。
朱慈悲也曾请来几位师祖孙奇逢的弟子,可是这几位师叔一来就想恢复科举,设立监军,朱慈悲没有明确反驳,只是令他们推选的监军跟着突击队做了几天的适应训练,那几位监军就上吐下泻再也不提做监军的事了。
科举却很不好反驳,于是让他们搞了几个地区的科举试点,结果大家很快就发现科举出来的当官的根本不和大家一个心思,只想搂钱,搞形象工程的花活,这时的百姓们一点也不客气,把那些科举人才晾到一边。
更搞笑的还在后面,那些科举人才来找朱慈悲告状,说百姓们造反。朱慈悲憋住心里的笑意,问他们:我们难道不是造反吗?你到底是朝廷的人,还是义军的人?
这些知识分子还在那喋喋不休,朱慈悲告诉他们,假如我们没有造反的人民,怎么会有造反的团体?你既然不同意造反,那您我也不强留,您还是另谋高就,我这地方就是造反的,只要对老百姓不好的,就要改,就要反。
那位人才如霜打的茄子,嘴里还嘟嘟囔囔:离经叛道,离经叛道。
朱慈悲生气了,板起面孔:&ldo;师祖怎么教育你的?什么是经,什么是道?孟子说:&rso;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rso;你难道没有读过吗?老子讲:&lso;无为而治&rso;你是怎么做的?
想做官那就别造反,到这造反的地方来,你就别摆做官的臭架子!你说百姓造反,我说官僚该杀。
你们口口声声说的和心里想的一致吗?表忠心当监军,你们把浴血奋战的战士放在心上了吗?你们想的是什么?是讨好皇帝捞点好处吧?监军,你手无缚鸡之力,配监督这些浴血奋战的战士吗?你这是把战士的勇武忠诚肆意践踏!
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就是因为国家养了非常多的官僚,他们不工不商不农不渔,可是却要花天酒地,要穷奢极欲,还要践踏辛勤的工商农渔,官视百姓如草芥,百姓视官为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