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不过在贫僧这里借宿的过路人中,能像二位这么快就看出诗中端倪的并不多。&rdo;惟上笑道,&ldo;离合毕竟生僻了一些,要写得好就更不容易了。&rdo;
裴玄静赞同:&ldo;历来诗谜中藏头、回文用得多些,熟悉离合的确实较少。&rdo;
惟上说:&ldo;只有一位权德舆权相公离京赴任东都留守时,曾在鄙寺暂歇,他也很懂得离合诗。&rdo;
惟上法师提到的这位权德舆相公,倒也是本朝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不仅在政治资历上可以与武元衡相提并论,而且执掌文坛多年,就连刘禹锡、柳宗元这种级别的大才子都得投文于其门下,求其品题。自元和元年起权德舆就一直担任宰相,三年前才被皇帝罢了相,转任东都洛阳留守。
听到权德舆的名字,崔淼随口问:&ldo;我们也要赶着去东都,竟和这位权德舆相公走的是一条路吗?&rdo;
惟上道:&ldo;是啊,二位不知道吗?从鄙寺去东都是一条捷径。&rdo;
捷径?
裴玄静和崔淼的眼睛不约而同地发亮了。
惟上法师娓娓道来,原来从这座&ldo;灵觉寺&rdo;后门出去,穿过旷野便是崤山,崤山之下有一条雍谷溪,顺着溪水再前行半天左右,就能到达河阴县了。
河阴县,是大唐至关重要的一个地方。开元二十二年时,朝廷为便利漕运,特选址在河阴筑大仓,专门纳储从江淮地区经过汴渠运来的粮食,然后再经由黄河、渭水运往长安。从而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西京的粮食短缺问题。自元和以来,为了保障削藩部队的粮草供应,宪宗皇帝更命将绝大部分转运的粮食都囤积在河阴仓,以便根据战况灵活调用。
从河阴县再到东都洛阳,就只有一天不到的车程了。由于河阴仓对大唐意义重大,又和洛阳离得近,便划归东都一起管理。
据惟上说,三年前权德舆被罢相,改任东都留守时,特意选择先经河阴再赴洛阳上任,也是为了顺路考察河阴大仓。
从早晨的绝望到现在突如其来的惊喜,裴玄静简直有些不敢置信了。
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走了一条捷径。如果惟上所说属实,那么总共再有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到达洛阳了,甚至比裴玄静原先所期待的还能提前半天。她一时无言,似乎生怕自己一多嘴,便打碎了这从天而降的好运。
崔淼却和惟上聊得热火朝天。
&ldo;听说权德舆被罢相还和前些天遇刺的武元衡相公有关,&rdo;崔淼道,&ldo;不知法师有否听权相提起过?&rdo;
&ldo;倒是未曾听说。&rdo;
崔淼说:&ldo;我也是道听途说来的,不知真假,姑且供法师一娱吧。据说朝中的两位宰相李吉甫和李绛常年不和,不论大事小事都吵个没完,圣上不胜其烦。权德舆相公在二人中间不偏不倚,结果圣上迁怒于他,责备权相没有是非决断,并以此为由将他罢了相。不久后武元衡回朝,每见李吉甫和李绛二人争吵,同样不予置评,圣上却赞武相公为忠厚长者,反而大加爱幸,岂不气煞人也。&rdo;
惟上听得大笑起来,&ldo;那是圣上太爱武相公了,权相实所不及啊。&rdo;
&ldo;怎奈皇恩再浩荡,武相公也还是横遭不测了。&rdo;崔淼习惯性地挖苦了一句。
惟上说:&ldo;提起武元衡相公,贫僧倒记起来了,那次权相留宿鄙寺时,确实也提到过一件与武相公有关的趣事,并且和离合诗有关。&rdo;
原来权德舆曾经作过一首离合诗,是赠给秘书监张荐的。因为写得十分精彩,当时引得朝中一堆人凑趣,纷纷创作离合诗互相比试。只有武元衡不为所动,旁人怎么怂恿都不肯出手,显得极其高傲,也让权德舆相当没面子。
崔淼说:&ldo;这种事也值得在意吗?大僚们的心胸未免太狭窄。要我说,就是武元衡相公根本不会写离合诗嘛,权相何必耿耿于怀。&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