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象我们已经谈过的那样,这种阵地四面都是正面,所以如果采用通常宽度的战术配置,在兵力不很大(要是兵力很大,那就不符合这里所假定的整个情况了)的情况下军队就只能防守很小的地区。这个地区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会遭到许多不利,以致即使尽可能利用筑垒工事来增强力量,恐怕也难以进行顺利的抵抗。因此,这种四面都是正面的营垒的每一面都必须有相当大的宽度,而且每一面还都应该是近乎坚不可摧的。在要求有很大的宽度的情况下,每一面又要求具有这样的坚固程度,这是筑城术所做不到的。
因此,构筑这样的营垒应具备一个墓本要求,那就是利用地形障碍使营垒的某些部分完全无法接近,使另外一些部分难以接近。所以,为了能够运用这一防御手段,必须具备有地形障碍的阵地:凡是没有这种阵地的地方,只靠构筑工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上述这些考察只关系到战术上的结果,我们所以谈到这些,只是为了要说明筑垒阵地可以作为战略手段使用。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提出皮尔纳、崩策耳维次、科尔贝克、托里希‐佛德腊希和德里萨这些营垒作为例子。现在我们来谈谈营垒在战略上的特点和效果。panel(1);
这种阵地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当然是配置在这一营垒中的军队的给养在一定时间内能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在需要营垒发挥作用的期间能保障军队的给养。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象科尔贝克和托里希‐佛德腊希那样阵地的背后通向某一港口,或者象崩策耳维次和皮尔纳那样同附近的要塞有紧密的联系,或者象德里萨那样在营垒内部或离营垒很近的地方储备有大批存粮。
只有在上述第一种场合,营垒的给养才能得到相当充分的保障,而在第二、三两种场合,只能得到有限的保障,因而经常有缺乏给养的危险。由此可以知道,保障给养的条件如何使许多本来适于作营垒的险要地点不能构筑营垒,因而使适于构筑这种阵地的地点变得稀少了。
为了弄清这种阵地的作用以及它能带来的利害和危险,我们必须研究一下进攻者对这种阵地会采取什么行动。
(一)进攻者可以从筑垒阵地的侧旁通过,继续前进,而以一定数量的军队监视这个阵地。
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别两种情况:筑垒阵地是由主力部队占领的,还是只由次要部队占领的。
在第一种情况下,进攻者只有在除了攻击防御者的主力以外还有其他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攻目标(如攻占要塞、首都等)可以追求时,从筑垒阵地侧旁通过才是有益的。而且,即使进攻者有这样的进攻目标,也只有当他的基地的坚固程度和交通线的状况使他不必担心他的战略翼侧会受到威胁时,他才能从侧旁通过去追求这样的目标。
虽然根据上述这一点可以作出结论说,肪御者可以以主力占领筑垒阵地,并且能使这个阵地发生作用,但是这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是可能的:或者是这个阵地对进攻者的战略翼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防御者有把握通过对战略翼侧的威胁把进攻者牵制在对自己无害的地点上;或者是根本不存在防御者所担心的会被进攻者夺去的目标。如果存在着这样的目标,同时又不能使敌人的战略翼侧受到严重的威胁,那么防御者的主力就根本不能占领这样的阵地,或者只能佯作占领,对进攻者进行试探,看他是否会认为这个阵地威胁他的战略翼侧。但是,在这种场合始终是有危险的,一旦这个试探失败,防御者想援救受威胁的地点就来不及了。
如果占领筑垒阵地的只是次要的部队,那么进攻者就决不会没有别的进攻目标了,防御者的主力就可以成为进攻者的目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阵地的意义就仅限于对敌人的战略翼侧可能有威胁作用,并且,阵地的意义就取决于是否能起到这种作用。
(二)如果进攻者不敢从阵地侧旁通过,他就可能会围困这一阵地,迫使阵地上的守军因饥饿而投降。但是,要进行这种围困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阵地没有自由的后方1;第二,进攻者的兵力强大得足以进行这种围困。在存在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筑垒阵地虽然使防御者在一段时间里能牵制住进攻的军队,但是,防御者为了取得这一利益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损失一定的兵力。
1指阵地后方没有港口等不能切断的对外联络。‐‐译者。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防御者要用主力占领筑垒阵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十分安全的后方(如托里希‐佛德腊希营垒)。
(2)预料敌人兵力的优势不足以围困自己的营垒。如果敌人在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仍要进行围困,那么防御者就能够从阵地进行成功的出击,各个击破敌人。
(3)可以期待援军解围。1756年萨克森的军队在皮尔纳营垒就是这样。1757年布拉格会战以后的情况基本上也是这样,当时的布拉格只能看作是个营垒,如果卡尔&iddot;亚历山大不知道摩拉维亚军团能够前来解围,他也许就不会让敌人把自己包围在这个营垒中了133。
因此,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之一时,用主力占领筑垒阵地才是合理的。但是还不得不承认,如果只具备后两个条件中的一个,防御者这样做还是冒很大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