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好景不长没过两天,太后她老人家有旧病复发,而且这一次比上一次来得还要凶猛,当天下午就已经卧床不起,太医们的&ldo;自信心&rdo;早已经被打击得一点不剩,更何况经过先前那一番的折腾,所有人心里都有数,因此这次谁也没有要认真的诊治的意思,都是匆匆看一眼,好好脉,就痛心疾首地表示自己学艺不精,对圣母皇太后的病情没有任何建树,请皇上还是去把那位民间的高人请来吧。
于是李公公又奉皇命出宫,辗转了三四天才好不容易打听到了&ldo;神医&rdo;的行踪,&ldo;神医&rdo;一来果然又展现了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高明医术,几副秘方一服,太后又向往日般的生龙活虎,谈笑风生,丝毫是看不出先前得过重病的样子。
但俗话说得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圣母皇太后的病就跟着百足之虫一样,总是死不透,虽然那位民间的高人每次一来储秀宫就可以妙手回春,但似乎一直是治标不治本,圣母皇太后的病,好了没几天又复发,而且每次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那个民间的高人来皇宫里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如此反反复复了几次,同治皇帝载淳终于受不了了,一个宫外之人在皇宫禁地里进进出出是小,每次都要找他批示实在是太麻烦了,于是替大家都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这个年轻的医者破格招进太医院当太医,给太医院的交代也很简单,因为很明显的人家的本事比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太医要高,太医院里的御医们自知理亏也没什么好反驳的,反正发薪水的皇上,他愿意多发一份谁也管不着,圣母皇太后就指着这么个&ldo;活神仙&rdo;给治病自然也不会提出什么反对意见,这让载淳一度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是天衣无缝,而且很有可能会是自己即位以来执行的最利落成功的决定,虽然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多少还是有些纪念价值。
但是老天爷这些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开玩笑,这个机会祂肯定是绝对不会放过的。老天爷的玩笑一般就是人类的悲剧,而人类的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当然这里用&ldo;悲剧&rdo;这个词稍微显得有一些夸张,不过,给人心里添堵那是肯定的,因此,就在载淳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这个计划会有什么纰漏的时候,偏偏遇到了半路杀出来的&ldo;程咬金&rdo;,而令他匪夷所思的是这个阻力的来源居然就是这整个计划的当事人‐‐那位医术出神入化的神秘医者。
照理来说,至少是在载淳的思想里,将这位高人收入太医院的决定的大的受益人就是这个年轻的郎中,毕竟不管一个民间的大夫再怎么医术高明那终究就只是一介布衣,草根一个,就是家财万贯,充其量就是一土财主,是&ldo;熟狗肉上不了正席&rdo;的,且不说太医院是个政府机构,挣的银子可能没有在民间多,但至少稳定,旱涝保收,什么保障都配得齐全,出去一说那也成了官宦人家,一下子成了这个帝国除了皇族意外最高层的阶级,这样的金饭碗到哪里去找,待遇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太医院的名头,给天子瞧毛病的人,说出去,那都是很等的尊荣,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天下的行医之人望眼欲穿,削尖脑袋要往里面挤了,而这个年轻的医者,竟然机会摆在前面都不要。
但是那个年轻郎中的解释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人家那说了,行医之人的宗旨说到底就是治病医人,救死扶伤,他的医术本来就是要造福他所有的患者的,圣母皇太后对于他来说是他的病人,而紫禁城外面的那些黎民百姓也是他的病人,只要是他的病人他都会一视同仁,尽力医治,不会因为身份或者金钱而厚此薄彼,他的但是如果一旦进了太医院,他的医术就只能服务于皇室一家而无法造福于天下百姓,贪图名利绝不是一个行医之人的操守,即便是日后死了,也无脸面见自己的列祖列宗与九泉之下。
年轻的郎中的这番说的不卑不亢,没有祈求的神色,但是却分外诚恳,似乎这个回绝并不只对皇帝的请求而仅仅是一个通知,他的意志即便是九五之尊的天子都没有办法动摇分毫。
一时间还让年少的载淳心生一丝感动。
如果没有几年之后的那些事,载淳是真的以为自己居然有幸见着了真正如古书中记载的像是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那样的淡泊名利,出尘世外的高人。
当然那些还都是后话。
在此时的载淳心中,这个年轻清秀,目光淡然的医者就是这样一位高人。
于是拿出了对这些草民少有的宽容,降下圣旨,何郎中为圣母皇太后医病有功,因此特别赏给了他一到令牌,让这个年轻的医者可以自由地出入紫禁城,一来给了此人便利,二来也省去了自己的麻烦,至于这样一个长相清秀,又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男人的人物自由出入宫廷禁苑会不会产生宫闱的后果,生活在整个内宫都安分了两百多年的清晚期的同治皇帝载淳已经很难再产生这个方面的危机感,或者说此时还不用去考虑继承问题的他,根本不会考虑道这个问题会对他以后造成多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会有多恶劣。
哦,对了,这里稍微交代一下,这位医术高明的民间神医的名字与他的职业产生不了丝毫的联系,叫做&ldo;何玉&rdo;。
ahref="qidian"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