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要维护和加强和平所依赖的这个脆弱的组织时,它显得多么无力和无
助。这成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美国驻日本大使约瑟夫&iddot;格鲁从东京告诫说:
&ldo;军方本身和公众都在借军事宣传准备打仗,而不是向西方的道义上的或其
他的压力屈服。&rdo;他预言,如果继续奉行不承认主义,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或
决心强迫日本接受,那将&ldo;意味着总有一方终将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忍受耻
辱&rdo;。
这是一个接受得了的和及时的警告。但即将上台的民虫党政府却把这种
要求对远东政策采取现实态度的呼吁当成耳边风。当选总统富兰克林&iddot;罗斯
福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亘市,他将继续奉行
胡佛的对华政策,以&ldo;维护国际条约的神圣性&rdo;。罗斯福面临的当务之
急是履行他许诺的新政,以挽救美国的经济不致于崩溃,他知道,到要对付
日本侵略的时候,除了继续把道义置于利害得失之上外,没有别的办法。罗
斯福不可能同日本和解,因为他的德拉诺家族祖先的缘故,他对中国抱有&ldo;最
深切的同情&rdo;。但是,跟胡佛一样,他也不准备鼓动对日本实行制裁,或在
太平洋炫耀军事力量。三月七日,他在第二次内阁会议上告诫阁员们&ldo;避免
同日本开战&rdo;。
道义而不是现实继续起着支配作用,从而加剧了美国在远东问题上的立
场所存在的危险的矛盾。由于美国没有采取任何积极措施制止日本扩张,英
国开始转而采取迁就日本的绥靖政策,但是,美国国务院的以霍恩贝克1为首
的&ldo;中国通&rdo;同样决定不让&ldo;开放门户&rdo;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进攻而关闭。
1stan1eykuhlhornbeck(1883‐1906),美国远东问题专家,著有《中国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等书。‐‐
译者
他们将发现,要想使门户保持开放,光伸张道义是不够的。反对改变现状的
强硬派发现国务卿是个心甘情愿的支持者。科德尔。赫尔原是田纳西州的一
位经验丰富的律师,他之所以被任命为国务卿,与其说是因为总统认为只有
一位比较明智、比较有经验的育识之士才能解开美国远东政策的死结,不如
说是因为他在南方的民主党人中间享有崇高声望。
赫尔对国际事务的认识既天真且盲目,他把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归结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