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三国史记作者 > 第123章(第1页)

第123章(第1页)

汉魏之际,战乱频仍,士人地主的土地财产受到了重大损失,但他们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崇高的社会声望。各军阀为了壮大自己,对他们不能不拉拢重用。特别是曹魏九品中正制颁行以后,上层士人多了一层世代为官的保障,可以少受一些&ldo;白首穷经&rdo;的折磨了。在经济和生活享受上,上层士人过着优厚和逍遥自适的生活。为了掩盖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空虚的心灵,便打起老庄的旗号,装作恬淡无竞和超世绝俗的模样,以显示其清高。这是玄风兴起的原因之三。

以上所谈是三国时士人所以兴起玄风的主要因素。但容许他们有谈玄说虚的客观条件,也是必要的。自曹操官渡之捷至曹叡身亡,四十年间,清谈玄风尚隐而未盛。到正始时,皇帝幼小,既不能行使政权,而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又互相争夺,都不愿开罪士人,因此,玄风得以煽起,而君主无为、大臣揽权的理论也得到了抬头。

玄是虚无深远的意思。颜之推在其所撰《颜氏家训&iddot;勉学第八》称《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玄学的表现形式是口谈玄理、注释玄书和行为放诞。倡导者多系达官贵人及其依附者。一般谓玄学始于魏正始年间(240至249年),实则,试观秦汉以来的史籍,避世嫉俗、清静自守的士人君子,固无时不有。拿东汉一代来说,从东汉初期的冯衍、傅毅、淳于恭,到汉魏之间的马融、仲长统、蔡邕、孔融、焦和、孔伷、习祯、郑泉诸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老庄达生任性的言行。即就曹魏统治者来说,曹丕在为帝前,与诸文士交游,曾先后令其甄、郭二夫人出面拜客。曹丕即位后,&ldo;常羡汉文之为君,宽仁玄默&rdo;。曹植在曹操时,饮酒不节,对客傅粉、跳舞、击剑,读俳优小说数千言。《三国志集解》的作者卢弼认为曹丕、曹植所以放诞若此,系&ldo;孟德家风所致&rdo;。实则,曹操本人也是够放诞的。史称操&ldo;为人佻易无威重……,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rdo;。操甚好色,克敌致胜,常掠占人妻,说明操本人也不甚检束,盖玄风之兴,实当时社会风气使然,非一、二统治者所能左右。

二、何晏与王弼的玄学

何晏与王弼是兴起玄学的中心人物。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人,为何进之孙。曹操&ldo;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rdo;。后操以女妻晏,故晏与曹氏关系颇为密切。晏美姿容,有才学口辩,操甚宠之,然因行动缺少检束,为曹丕所憎。故黄初时无所事任。曹叡亦未重用晏。正始元年(240年),晏与曹爽等为司马懿所杀。魏晋人对何晏的评议多有贬抑,何晏在政治上是失败者,诚有恶多归之之处,但不可能全是子虚乌有之谈。何晏同其他清谈家一样,多系名不符实、行不及言的人物。据《三国志》卷9《曹爽传》注引《魏氏春秋》:

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晏尝曰:&ldo;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太初是也;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rdo;。盖欲以神况诸己也。

何晏认为夏侯玄看问题深刻,能精通哲理;司马师遇事见微知著,能建立事功。但都比不上自己能达到不行而至、不谋而成的神化地步,实际上,这不过空口说大话罢了。

何晏的著作有《论语集解》10卷、《道德论》2卷、《集》11卷。

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人。祖凯,是著名文学家王粲的族兄。刘表以女妻凯,生业,即弼父。王粲家多藏书,粲亡后,其书悉归业。故弼少时得博览群书。弼生于黄初七年(226年),死于嘉平元年(249年),寿止二十四岁。晋初何劭给弼作传说:

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父业为尚书郎。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ldo;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rdo;弼曰:&ldo;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世说》&ldo;无&rdo;作&ldo;其&rdo;)所不足。&rdo;寻亦为傅嘏所知。于时何晏为尚书,甚奇弼,叹之曰:&ldo;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rdo;

上面的引文可以说明:(1)&ldo;无&rdo;是万物产生的本原,这看法已为当时一般学者所承认。(2)王弼言孔圣人是能够体会&ldo;无&rdo;的。只因&ldo;无&rdo;不可用言语来表达,所以孔子不肯致说;老子是承认&ldo;有&rdo;的作用的,只因他对&ldo;无&rdo;的看法有所不足,所以总谈之不休。照王弼这样解释,儒家孔圣人倒成了道家的祖师,而老子对&ldo;无&rdo;的认识反而不如孔子。表面上是称道孔子,实际是借孔子以提高玄学的地位。王弼口头上说老子对&ldo;无&rdo;的体会有所不足,实际是说老子不如他,他要发展和完善老子的学说。(3)当时何晏已经贵为吏部尚书,在学术界声名藉甚,可是他一见到王弼就大为欣赏,认为他可以与自己共同探讨&ldo;天人之际&rdo;。这是因为他们在哲学观点上基本一致的缘故。

何晏和王弼继承了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把&ldo;无&rdo;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晋书》卷43《王衍传》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