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袁氏当国内容简介 > 第7章(第1页)

第7章(第1页)

十六日──袁内阁正式成立,军政大权独揽

二十七日──清军攻占汉阳,民军死伤三千人。冯国璋拟乘胜渡江攻武昌,袁亲拨长途电话止之

二十九日──袁电武昌允停战;汪兆铭承袁父子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同意

十二月一日──武汉停战

二日──江浙联军克南京,清军守将、袁之嫡系旧属张勋,连电内阁乞援,袁至之不理;各省代表议泱,袁如反正,即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五日──持政王载沣被迫引咎退位

七日──袁派唐绍仪为和谈代表去武汉与民军谈和,暗示赞成共和

九日──袁令全国停战十五日,旋延长;黄兴覆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十五日──各省代表议选总统于南京未果,虚位以待袁倒戈

十八日──袁派&lso;全权&rso;代表唐绍仪与民军代表伍廷芳会议于上海

二十日──袁内调冯国璋返北京,代替良弼,出任禁卫军总统;唐绍仪承袁意旨提议:先达成和议,再由&lso;国民大会&rso;决定国体

二十一日──孙文抵香港,胡汉民劝其留粤,孙未允

二十五日──孙文抵上海,大受革命群聚欢迎

二十八日──隆裕太后从袁谏,下懿旨召集国会,决定国体

二十九日──各省都督代表会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总统,随时让位

一九一二年元月一日──孙文就临时大总统职于南京;誓言至清帝退位即解职

二日──袁不承认南京政府,斥唐绍仪越权,准辞职,暂留上海;孙再电袁:虽暂代,然虚位以待;清军将领冯国璋等护君宪主战;袁请辞,诏拨黄金八万锭,诏饬亲贵捐银行存款,估计有四干万元;袁入朝以民军优待皇室及旗民条件密示奕劻,促主和议

三日──滦州起义失败,三将皆殉

十四日──袁密电询:孙肯让袁,有何把握?孙再肯定让贤

十六日──同盟会刺客三人,刺袁未中,三人皆殉,袁从此不入朝;袁密奏太后:早顺舆情,赞成共和,以免乘舆出狩

十七日──清廷御前会议。青年宗社党主战。太后谕:&lso;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有枪炮,没军饷,万不能打仗……。胜了固然好,要是打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么?&rso;(见溥伟著「清室让国始末记&rso;)

二十二日──清驻外各使馆,电请清帝退位

二十六日──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杀宗社党激进首颂良弼,北京大震,王公逃亡;太后恳袁保其母子性命;段祺瑞等清将领五十人联衔通电,请清帝退位

二十八日──临时参议院成立于南京,到十七省代表三十八人

二月十二日──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历时二百六十八年之清朝,至此正式结束。退位诏为张謇所拟,末段&lso;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rso;之句,为袁所增

是法统问题,也是面子问题

从上列简明大事记,我们可以了解:(一)双十变起,清室要对付革命党,非起用袁氏不可。(二)袁世凯有此实力可以镇压革命,但是他要养革命以制朝廷。(三)革命各派,包括孙中山和黄兴,尤其是立宪派,也都体会到,推翻帝制,&lso;驱除挞虏,建立民国&rso;,非有袁参加不可。(四)除满族亲贵中的少数激烈分子之外,全国也人同此心。(五)袁亦有心建立民国,但是他要利用朝廷的名义,来另立法统,由他主动担纲,而不受革命党人之支配。

再者,袁所著重的还不只是个&lso;法统问题&rso;,也是个&lso;面子间题&rso;。他显然是认为不论做皇帝也好,做总统也好,总之在他当了元首之后,自己高高在上,而纳革命派与立宪派,乃至原有的清室官僚体系于自已的新法统之内。他这项腹案,老实说,与上述孙、黄一派,要把&lso;总统制&rso;改为&lso;内阁制&rso;的动机,并无不同。二者都是政治斗争的策略而已。只是袁弄晚了一步。在赛跑途中,第一面金牌却被孙中山抢去了,他只得了个银牌,心有不甘,所以这也是个面子问题。

但是历史家诛心而论文,袁只是个老官僚、独人班。他所争的重点实在只是个人的权位和荣誉,而他的对手方,孙、黄那一伙所争的,则是一个千万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使命( nationalandate),两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可是对这项民族使命,袁本有心附义,孙、黄等革命党,原也寄厚望于他,并曾虚位以待,只是这时南方诸贤,要急于组织一个统一领导的政府,而黎、黄两派又相持不下,迨中山适时出现,他立刻就变成黑马了。参议员诸公既不能举孙为&lso;大元帅&rso;,就只有举他为&lso;临时大总统&rso;,以待袁公&lso;驱除鞑虏&rso;之后,再来屈尊相就了。袁公后来虽不负所望,推翻了帝制,但却做了个&lso;继任总统&rso;,已稍嫌美中不足。再因民党又对他不信任,而防范兹严,约法改制,又强迫他做了个&lso;虚君&rso;,使他也要来个困兽之斗,革革命之命,治史者不偏不倚,又何由定论呢?我们的解释,只可说,这是历史转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次历史转型,需时至少两百年,在这历时两百年的历史三峡中,历史的发展总是曲曲折折前进的嘛,那能老走直线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