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农家小福妃有声 > 第389页(第1页)

第389页(第1页)

“自然是。”“所以,诸位大人的后辈子侄们,且不管是谪子还是庶子,有谁想要那种不思生产,不懂俗务,只叫家里人养着,没事儿看看花,赏赏月,吐两口血,写些伤春悲秋华而不实的文章的人?这种子侄,谁想要?”废话,当然没人想要,谁傻?国子监祭酒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殿下怎可如此看轻我国子监学子!”“大人何出此言?”晏时玥正色道:“家兄,舍弟都在国子监求学,我若看轻国子监,为何还要千方百计的进国子监?”国子监祭酒严肃点头:“既然如此,殿下何出此言?”晏时玥道:“我对国子监诸位师长的‘学问’向来极为叹服,可是,除了学问呢?”她把带来的文稿拿了出来:“我本不通诗书,只勉强算识字罢了。只是前些日子,与家兄一起去了一趟桂花会,因为手头正好在做赈灾的东西,就趁机请教了一下诸位学子……”她摇了摇头,深深叹气:“我本是抱着求助之心,没想到,通观所有文稿,竟是只发现了顾小郎一篇可‘用’的。”她把文稿散给了诸人:“诸位大人,我只想问问,刨开‘可看’,诸位大人能从这些文章中,找出‘可用’之处么?”这些人纷纷传阅。因为许问渠已经事先看过,上头有一些勾圈点评,这些人看起来就更加方便,晏时玥看着这些老大人把文稿拿的老远,心里痒痒的想顺便推广一下放大镜,好歹忍住了。大家草草看过一遍之后,一时无言。尤其是那些看到自家子侄文章的,更是无言,尤其许问渠点评向来犀利辛辣,有的直接写:“狗屁不通!”更狠的还有“宛似歌伎弄刀”,显然是说既花哨又尬。这个时候,明延帝轻描淡写的补了个刀,他叫人把晏时玥当时给太子的赈灾要义……以及顾逍的文章拿了过来。凡事就怕对比,从‘可看’的角度来说,这两篇啥也不是,可是从“可用”角度来说,其它人的,确实就是一堆屎。有些老奸巨滑的大员,已经开始深思了,毕竟,皇上想看到什么样的文章,这不是很明显么?晏时玥道:“诸位大人,你们不想要这样的子侄,却任凭他们长成这个样子,岂非很奇怪?我一直认为,做事比做学问更重要,一个人就算文章写的再好,如果不会做人做事,那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她顿了一下:“一个家族,要养成一个郎君,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虽则父母之爱无私,可是子女也当思回报才是。家族之中子孙繁茂,个个成才,这才是家族兴盛之道,反之……平庸的还好,但凡有一个不着调不省心的,家主数年之功,有可能都会葬于他一言一行……”这一番话,寒门出身的尚且感触不深,但世家出身的,却真的是……太有共鸣了,谁没听过几个不肖子的新闻?谁没摊上过几个不省心的亲戚,个中艰辛之处,真是谁碰上谁知道。晏时玥随即续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要想成才,并非抱着书本死读书,写两篇八股文,参加两个文会,互相吹捧两句就可得,必得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成长。”她负了手侃侃而谈:“首先,整日关在屋子里读书,就非长寿之道,强身健体,君子六艺之射、御种种,不该丢弃才是。”“其次,‘竞’可激励人成长。像科举,也是是择优汰劣,为何平时里反倒要强求一团合气?多与旁人比较,多听旁人意见,才能取长补短,知耻后勇,不断上进。”“再次,为什么要观世?因为他们将来肯定要跟各色人等打交道的,基本的识人之道不需要么?又为什么要换位?因为只有亲身去尝试,才能深刻的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纸上谈兵’,这比师长说一万次都管用。”她顿了一下,微笑转身:“至于你们强烈反对的尝胆试验……我就这么说吧,抛开名节问题不谈,我如果是一个小郎君,叫我与乞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我敢去,我也可以做到,难道一伙小郎君还不如我?”“至于为什么?因为不管是乞丐、混混,农人,工匠、商人种种,每一个阶层,都有每一个阶层的智慧,你可以不去做,但是你不能不懂,你懂的越多,就越不会走弯路!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我在秦州接触过混混,我就学会了,住店三不住,不住新开之店,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店。农人,有‘谷宜稀,麦宜稠,高梁地里卧下牛。’甚至就这几日,我还听工匠说过‘横挑千斤竖顶万’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整个朝堂最靓的仔有人嘴皮子动了动,就想说话。晏时玥悠然微笑,连个话缝子都不给他:“有人觉得这样有辱斯文,呵,说这话的人大约还不曾品尝过生活的艰辛,用民间的话来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应该叫他去经历一下磨砺才是。我相信诸位大人既然能站在朝堂之上,必是有见识之人,应该不会说出这么天真的话来吧??”刚才那个官员,硬生生被她噎回去了。他不敢说,他怕下一刻,皇上就下旨让他去经历一下“生活的艰辛”。晏时玥续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要知道,国子监的学子,可不像我这么好福气,有父皇撑着,可以坐享荣华富贵。不光国子监的学生,就连学子们的父辈,甚至父辈的父辈,不也需要以见识学问博前程么?”众人:“……”扎心了。她一本正经的开始演双簧:“譬如皇上垂问,掌星楼占地几何,建成几日?”她换一个位置,摆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模样:“回皇上,我不懂这个,我清高,我学问好,我是才子,士农工商,工在士下,我才会不跟木匠说话!有辱斯文!”她又换一个位置,十分沉稳道:“回皇上,掌星楼占地纵宽三丈八,高约六丈三,要建成约摸需要十五日。”众人:“……”这也行??!众人悄悄看向明延帝。明延帝看戏看的十分投入,甚至还想配合一下。身为上位者的好处就是,她说话的时候,一般没人敢打断,强行争辩脸红脖子粗什么的,不存在。而等她说完了,旁人就大多哑口无言了。这些人擅长的是引经据典,句句云遮雾罩,而她,一句废话也没有,比单刀直入还单刀直入,还带现身说法的。晏时蕤本来是配合明延帝演戏,也准备配合晏时玥演戏的……没想到,从她进来他就做好了准备,却连一点开口的机会也没有??他妹子好像根本就没看到他?难道在这场故事中他不配拥有姓名?其实晏时玥起初是看到他了,但她正在努力吸引火力,视线当然不会在他身上停留。包括亲爹晏成渊,站的这么明显的位置上,她不也只能艰难的当做没看到么?然后晏时玥想起什么来似的,问:“对了,我听过一句话,好像是……能筑者筑,能欣者欣,大人可知?”她直接问站在最前头那个老头。那是右相徐明修,饱读诗书,自然是张口就来:子硕问于子墨子日:“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辨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大人说的对!”晏时玥严肃的道:“所以,各展所长,团结协作,才能令大晏国运昌隆。如今大晏会写文章的人才,已经够多了,总该有几个‘筑墙’的人了。”她长叹一声,走前几步,说结束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她团团拱手,仪态庄重:“与诸君共勉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