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回信说不要妄动,把事情报给巡抚宋统殷就行。他知道招安肯定弄不成,吞并王自用还要再等等。
第二封信就是王自用来的。他召唤所有在上党附近的农民军,前去阳城会合,共商大事。
商个鸡毛,他不过是想招安。招徕的反王越多,他的底气越足,谈判本钱越厚。
然并卵!
王自用手下有个宜川县廪生,叫韩廷宪,这家伙和官府有勾搭,一直是他在背后撺掇招安事宜。
“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无数前人已经证明了这条路可行。
但是这次不行。
汇聚到上党的“流寇”将有三十多家,总人数十五六万,官府疯了么敢一次性招安这么多人。
何况招安之后如何安插?上哪找粮食吃?要不要给饷银?
本身自家官军都穷的要喝西北风了。怎么可能养活那么多“流贼”。宋统殷虽然贵为巡抚那也不敢擅自做主。
再者,很多农民军原本就出身于官军,因为没饭吃才当“流贼”,现在受招安再跑回去谁能保证有饭吃?
而且在陕西被招安的那些头目都是啥下场?
最后,众反王们并没有陷入绝境,东西南北想去哪去哪,也用不着假投降。
所以,当王自用在大会上提出招安,张献忠、刘国能等几人当场反对,直接拉队伍走了。
接着,官军又偷袭了农民军。王自用大怒,内部谈不拢就够糟心了,你们还撕毁合约,老子不招安了。
事情就黄了。
李自成一时半会儿赶不回去,先写信通知李过,让他代表大顺军参加反王大会。去了多看多听,少发言少表态,私下里要跟反王们多拉交情。
当晚,大统领把事情添油加醋通报给扫地王张一川。
老张倒吸一口凉气,“又要奉他为盟主?若是以前也就罢了,可眼下,论战力革命军第一;论威望大统领也不弱于紫金梁。他好大的脸!”
张一川带着部下五六千人自从跟革命军合兵,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尤其到了上寨村,一天三顿饭全是白面馒头,敞开了吃,小日子过得简直比地主老财还好。他们只是帮着种地,回归老本行,又不用出去打生打死。很多小兵们都想着在上寨村安家落户不走了。
所以,张一川当然向着李自成。他又说现在农民军人多势众,根本没必要接受招安。
李自成说道:“就是嘛!咱们做良民,朝廷拿咱们当猪狗;咱们杀官造反,朝廷倒要请咱们去做官。贱骨头!招安个鸟!”
聊了几句后他试探着招降张一川。
结果人家不愿意,合兵没问题,完全投靠当属下不行,他还是想单干。
吗的,又是一个愣头青!
李自成暗暗生闷气,转回头就拉下脸了,那就不能继续养着你浪费白面了。老子弄点粮食也不容易。
革命军往常自己改善生活吃个面,吃的是黑面。
小麦带皮直接磨碎,出来就是黑面,出粮率百分百,也可以叫他全麦粉。还有90粉,脱去一成的皮,这才算是白面;80粉是精白面;富强粉就是70粉,小麦种子最核心的部分磨出的面粉。
这年头,能吃黑面都是小康人家,白面只有缙绅大户才吃的起。
像硬糜子这类,不去皮实在难以下咽,一般才会去麸皮。
另外,水稻出粮率赶不上小麦,当前大概在65%左右。当然,它同样分糙米和精米。
反正,李自成不能留着张一川继续浪费粮食了。
第二天做准备,第三天大军就开拔启程,进上党。
向东走六十里山路到府城镇(安泽县)。
此地再沿沁河往南走百十里峡谷路就是沁水县。
修整一日,第二天大队人马刚出发不久,老天爷开始下雨了。
李自成掐指一算,这次好像要断断续续下十几天。这可不能继续行军了。